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27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35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1969年,耿飚作为党的"九大"后派出的第一位大使,来到阿尔巴尼亚。临行前,毛泽东叮嘱他,阿尔巴尼亚是"欧洲的社会主义明灯",我们要加强和发展中阿友好关系。肩负"联谊"重任的耿飚,却看到这样的现实:当我国自己的黑白电视机都少得可怜的时候,阿方向我国提出,援助他们每个农业社都有电视机;当我国动用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外汇,为阿方进口棉  相似文献   
52.
高小良 《传承》2010,(28):64-64
地铁五号线开通后,因宋家庄是地铁五号线南边的始发站,所以知道它的人越来越多。小时候,我家就住在宋家庄附近的一个有三十多户的大杂院中。那时的宋家庄鲜为人知,附近除有几家工厂外,往东、往西、往南不远就是庄稼地,交通也不方便,只有17路公共汽车从天桥到宋家庄。宋家庄附近有理发馆、修车铺、饭馆、酒馆、商店等,成  相似文献   
53.
建筑工程施工"黑白合同"是建筑工程施工领域的常见现象,其概念应当定义为一种"交易现象",频频发生的"黑白合同"现象争议的焦点是"黑白合同"的效力问题,学界对两份合同的效力存在争议。从合同法的原理出发,对"黑白合同"现象进行深入考察发现,"黑白合同"均属无效合同。  相似文献   
54.
周丽萍  叶茂 《廉政瞭望》2011,(13):22-24
当记者坐在这位专注于党史多年的老人面前,感觉历史如粉末细屑般播撒在我们之间的空气里,那些重大的历史瞬间、人物的片语音容、与大大小小的年代观感,如同黑白电影一样缓缓播放,让人静静观看与体味。  相似文献   
55.
陈永仁,警校里干练的明日之星。刘健明,黑社会最底层的小混混。二人的生命本无交集。然而。黄警司和黑社会老大韩琛的一场寂静棋局。使他们成为两颗无法怨言的棋子——陈永仁黯然离开警校,在不断的厮杀流离中,成为警方渗透进黑社会的卧底:刘健明则进入警校。开始反渗透的过程。  相似文献   
56.
近年来,黑白合同在大型基本建设项目中普遍存在,导致了工程款层层拖欠、工程质量低下等危害社会公众利益的不良后果。在司法实践中,准确把握建设工程黑白合同的含义,明确界定黑白合同的法律性质及处理原则,正确理解适用相关法律、法规,对稳定建筑市场、保护交易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一、关于"黑白合同"的认定1、"黑白合同"的概念"黑白合同"一词最早见于2003年10月27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  相似文献   
57.
罗屿 《小康》2012,(11):51
上世纪80年代对中国人意义非凡,对自由和真理的追求是时代的潮流。而对于生活本身,邓丽君、黑白电视、燕舞收录机成了很多人对那个年代最深的记忆。而"只生一个好"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成了80年代最显著的标签  相似文献   
58.
鲁晨光 《探索》2006,(6):128-131
通过对颠倒色觉和实指定义的分析,文中得出结论:语言一致而感觉不同是可能的,“红”、“绿”等词是按外物反射光的性质而不是按感觉定义的;日常语言所描述的是外物自身而不是感觉构成的事物。虚拟实在假设支持而不是否定了上述结论。由此可以证明唯心主义、实证主义——包括逻辑实证主义,以及现象学彻底错了。  相似文献   
59.
浪漫飞行结下一世之缘,混血父母生下黑白双胞胎,科学解开亿万分之一的基因奥秘,原来孕育竟是如此神奇。  相似文献   
60.
《群众》2014,(3):9-9
<正>共同的价值目标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寻梦途中的灯塔,有了这座灯塔,我们才能永不偏离正确航向,乘风破浪、一往无前。《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的"三个倡导"和24字基本内容,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积极成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高度契合,也体现了人民的共同愿望,就是现阶段中国人民的精神灯塔。向着这座灯塔启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