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7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龚育之从上世纪后期开始,即在中央党校庆祝建国50周年创刊的《学习时报》上开辟专栏,一直坚持发表党史札记。2002年1月,结集出版了《党史札记》一书。2004年11月,结集出版了《党史札记二集》。2007年他生病住院之际,还在考虑如何修改、补充和完善收入到这本新的《党史札记末编》集子的若干文章。尽管他始终与疾病进行着斗争,在多次病危时还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但天不假年,摆在我们面前的这部《党史札记末编》,成了他生命之旅的遗著。  相似文献   
12.
一般意义上理解的党史人物,是指在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党产生过重大影响,在一定阶段体现了党的主要活动方向的历史人物。对于党史人物的界定.龚育之先生主张“范围还是放宽一点为好”,就是在已经写入党史或写了传记的人物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宽。对经济建设方面的人物、科教文人物(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的人物、社会科学方面的人物)、犯过错误有争议的政治人物、一些被错杀冤死的中共党员、甚至有特殊经历的普通党员等,都应纳入党史人物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龚育之是著名的中共党史学家。他博闻强记、学贯两科,知识底蕴丰富,理论功底深厚。从1975年10月起,龚育之的研究重点开始转向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理论方面。他治学严谨、精钻细研,从诸多方面为中共历史研究做出了贡献。龚育之在中共历史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与他本人的特殊经历是分不开的。概而言之,龚育之研究中共历史的人生轨迹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丝不苟编文献阶段(1975年10月1988年3月);殚精竭虑著党史阶段(1988年3月-1999年3月);“自由翱翔”写札记阶段(1999年3月-2007年6月)。  相似文献   
14.
《公民导刊》2008,(6):42-42
新中国的奠基者在建国纲领中明确提出新中国不实行联邦制。那么,这个战略决策是怎么做出的呢?党史专家龚育之介绍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国人民革命建国的纲领。这部建国纲领的一个重大贡献、重大创造,就是确定我们建立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人民共和国,而不是多个民族共和国的联邦。”  相似文献   
15.
乡情和往事     
龚育之 《湘潮》2004,(3):56-57
我的母亲生于宁乡,在我很小的时候逝世,归葬于宁乡。父亲是长沙人,籍贯从父,但我过去填的是湘潭,因为我出生在湘潭。1929年我父母在上海怀的我(所以我的学名叫振沪)。那时父亲在党中央机关做地下工作,母亲“住机关”作掩护,秋天父亲被中央派遣跟邓小平同志一起去广西,策划百色起义,就把我母亲送到湘潭姨母家中去分娩。百色起义的日子是1929年12月11日,半个月后,我就出生了。以后,母亲又随父亲奔波在外,病死于长春。我在长春上的小学。后来又到天津,恰逢七七卢沟桥事变。父亲带着我逃亡。因为日军侵占,平汉和津浦铁路北段已不通车,只能乘船绕…  相似文献   
16.
尽管龚育之同志一直在同疾病作顽强的斗争,特别是2006年以来他几次病危被抢救,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的同志们对某一天的到来似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当他在6月12日再次被抢救无效,不幸病逝的噩耗传来时,大家依然感到十分的震惊和痛惜!他的逝世,不仅是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事业的一个重大损失,也是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的一个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更使全国党史学界、全国党校系统的党史教学研究工作者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功底深厚、学养丰富、知识渊博的老领导和理论研究的引路人.大家以不同的方式缅怀他对中共党史学科,特别是党校系统党史学科建设的指导和贡献,表达不尽的哀思!  相似文献   
17.
龚育之是党内和理论界第一个从毛泽东著作中发掘出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瑰宝的人。这一历史贡献将永远彪炳中共党史和党的建设学说史,但他的解读是有缺憾的。主要是:对党的建设与党的建设"这件伟大的工程"各自内涵的同异未作区分;没有贴近《〈共产党人〉发刊词》文本和具体的历史环境来解读"伟大的工程"和"中国革命"的关系;未从更多的党的历史文献中认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的论断有悖于《〈共产党人〉发刊词》原意,有碍于对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历史进程的考察及历史经验的总结和运用,也有碍于当代共产党人对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及时圆满"竣工"而具有的理念和信心。  相似文献   
18.
《党史纵览》2012,(2):55
对于延安整风在确立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过程中.开始出现个人崇拜的萌芽的问题。著名党史学者龚育之曾指出:“延安整风有没有不足?在全党确立毛泽东的道路就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的共识和信念.这是符合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19.
张曙 《党史博采》2014,(10):10-13
1993年11月2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发行。同日,中共中央举行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报告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央同时下发了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决定。随后,中共中央举办了四期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理论研讨班。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随即掀起热潮。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已发行近2000万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我们进一步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统一思想,坚定信念,积极、全面、正确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提供了最好的教材和最有力的武器。"(江泽民语)邓小平十分重视邓选第三卷,整个第三卷的编辑工作,是在他的亲自指导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题的历史性由来,介绍了北京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任务中承担的重要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的研究过程,追忆了龚育之同志在课题研究中作出的理论贡献,并提出了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几点体会和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