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7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龚育之先生一生的学术经历,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领域。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主要从事科学技术论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他的研究重点转向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方面,是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中共党史学家。在他的一生中,他所从事的研究主要还是社会科学和中共党史,他参与这些方面的理论研究活动最多,所取得的成果也最为丰硕。他拥有亲  相似文献   
22.
龚育之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党史专家,数十年来笔耕不辍。《党史札记》是作者人生追求和成长道路轨迹的折射。近日仔细拜读了龚老的《党史札记》,收获颇丰。尤其是其中收录的《党史著述中的十个关系》,是党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23.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发表30年了。作为参与工作的人员之一,当年起草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龚育之在10年前答记者问,对《历史决议》的起草情况作了全面介绍。他讲得很好,既有宏观纵横,又有微观细节,相当周全。很遗憾,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否则。他定会有高见来再论《历史决议》的。  相似文献   
24.
作为国内知名的党史专家,龚育之对相关的史学理论、史学与史料都有广泛的涉猎和深入的研究。无论是从他对史料的运用、对史学的研究,还是对史学理论与方法的思考来看,都充分体现了他的治史风格和特点,即始终将"信史、实学、新知"这六个字作为治史的最高原则。  相似文献   
25.
在中共历史学领域中,著名学者龚育之独树一帜,从诸多方面为党史研究做出了独特贡献.龚育之的突出贡献是与其思想境界、学术风格密切相连的.系统总结他的治学特点,如:立足现实、关注时政的研究态度,思想解放、与时俱进的理论境界,文风简约、论证有力的学术风格,毕生敬业,笔耕不辍的工作精神,有助于其他学术同仁全面了解龚育之的卓越贡献,更有利于年轻学子从中获取为学教益.  相似文献   
26.
余玮 《党史文苑》2007,(9):32-37
龚育之走了。在国人眼里,“龚育之”是与“伟人理论”、“中共党史”、“科技哲学”相关联的代名词。几年前采访他时,记者不免有些畏怯,担心“对付”不了这位博学多才的大学者,提醒自己可别提问不到位而闹笑话。没想到接触后,才发现他是那样的谦逊、和蔼、可亲、可敬.同时也感受到他的严谨、正直、宽厚、渊博。  相似文献   
27.
龚育之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中共党史学家。他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总的概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突出“探索”两个字、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和民族化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异端”问题等一系列创新观点和重要论断,为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8.
一种科学精神,一种人文精神,两者都需要很好的发扬并且需要很好地结合。迷信与伪科学的泛滥,与这些精神的某种缺失有密切的关系。新年伊始,本刊记者郭宏就此问题采访了全国政协常委龚育之教授。  相似文献   
29.
记者:石主任,您好!著名理论家、党史学家龚育之先生离开我们已两年多了。去年年底,在纪念龚育之诞辰80周年之际出版的《走近龚育之》这部纪念文集,浸透着国内众多理论家、学者对龚育之的无尽思念与怀念之情。其中,您所写的《学者之范》一文,使人对龚育之先生的人格风范可以有更深入的了解。您在文中提到“一直视龚育之为‘师、兄、友’”,并且与他“相识共事长达三十年”,可见您与龚育之交往之深。您能否谈谈龚育之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30.
龚育之是我国著名的中共党史学家。从青年时代读毛著,到后来因工作需要长时期编毛著,进而研究毛泽东思想,他长期主持毛泽东著作的编辑和研究工作,为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深入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他在编辑研究中注重对史料的梳理与考证的写作风格也为中共党史研究走向科学和深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