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33篇
工人农民   55篇
世界政治   1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77篇
法律   543篇
中国共产党   1247篇
中国政治   1600篇
政治理论   403篇
综合类   52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417篇
  2013年   419篇
  2012年   487篇
  2011年   559篇
  2010年   365篇
  2009年   315篇
  2008年   364篇
  2007年   305篇
  2006年   287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邵成钢 《今日广西》2007,(13):75-76
日前,内蒙古大草原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央视新闻主播李瑞英。中国亿万观众熟悉的李瑞英有着什么样的人生经历,人们知之甚少。而这一次,面对笔者,李瑞英要自己说说自己。地点,李瑞英选在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厅。  相似文献   
62.
政府公共性的理想与现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想的政府公共性与现实的政府公共性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别。理想的政府公共性是纯粹的公共性 ,而现实的政府却具有公共性与自利性二重性 ,且自利性是政府无法克服的必然选择。用公共管理理念改造政府 ,是提高政府公共性程度 ,限制政府自利性扩张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63.
透视"城中村"--我研究"村落终结"的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培林 《思想战线》2004,30(1):21-26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独特现象,村落终结具有与农民终结不同的特殊机制。[1]村落终结不仅仅是非农化和工业化的问题,甚至也不是变更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问题,而是最终要伴随产权的重新界定和社会关系网络的重组。在村落研究方法方面,传统村落研究中使用"文本概括法"和"文学概括法"来处理个案调查的访谈资料,当代学者试图提炼出某种村落研究的理想类型或象限图式,但这些方法都存在着局限性。因此,需要另辟蹊径,建立一种关于中国村落终结的具有普遍解释力和更广泛对话能力的理想类型。  相似文献   
64.
杨长虹 《长白学刊》2004,1(1):56-58
马克思提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不仅标志着哲学主题的转换: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而且也标志着马克思哲学观的革命:从理论批判到实践批判.马克思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把"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统一起来,确立了实践批判的价值理想、基本维度和当代视野,从而实现了哲学观的革命性转变.  相似文献   
65.
儒家理想人格与当代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儒家的理想人格设计在历史上对我国文明与人的发展曾经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当代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 ,儒家理想人格仍然有其独具的优越性。它所提倡的尚义崇仁、追求至善的价值目标 ,好学深思、通古博今的人才范式 ,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内在品格 ,厚德载物、协和万邦的广阔胸襟 ,都是值得我们现代人继承学习的闪光之处。当然对于其中的价值取向神圣化、片面化、不公化、保守化的糟粕思想及其对当代国民心理的影响也要进行全面的批判与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66.
早期儒家的“圣人”人格理论构想包合看两个基本层面,一个是理想的,具有终极性价值的“内圣外王”人格境界,另一个是现实的、具有实践价值的“时圣”人格境界。在早期儒家人格理论的历时性发展过程中,“圣”的人格境界存在看由“形而上”到“形而下”的思维转型态势,这种思维转型态势是与早期儒家对于“时”的认识深化过程存在看密切的联系。通过以“时”援“圣”,以及将非主体性范畴——“时”的主体化努力,早期儒家在现实价值实践中也完成了从汲汲于“内圣外王”人格境界向“时圣”人格境界诉求的转型。  相似文献   
67.
以 2 0世纪 4 0年代的台湾小说为研究对象 ,分析日本殖民统治末期的文化统治策略如何在特殊的战时体制下形成精神上的高压 ,而被异族支配的台湾知识者对于当时现实如何认知 ,并由此产生何种形式的反抗。呈现于小说当中的两种文化想像 ,其一是试图在审美的层面上重建汉民族的文化自尊 ;其二是隐晦地表达有别于殖民者意图的新的文化理想。这两者都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日据时代台湾知识者的精神状态。对这一精神状态的分析 ,有助于从学理的层面上厘清身处现实困境当中的近代东亚的知识者纠缠不清的政治问题、民族问题、文化问题和阶级问题  相似文献   
68.
长期以来,社会上有种偏见:认为保护私人财产只是为了调动富裕阶层的积极性,实则不然,保护私人财产能够调动全民的积极性,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9.
本文从GDP相关指标(传统GDP、绿色GDP和人文GDP)的排名、综合国力排名、国际竞争力排名、经济强国指数排名、《财富》全球500强企业数量排名等多个视角对中国国际地位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其中,经济强国指数研究是我们在国际比较领域的新尝试,该研究借鉴了综合国力评估、国际竞争力评价和人类发展指数等相关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深入分析国际权威数据库,设计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经济强国指标体系,并计算得出各级各层经济强国指数。  相似文献   
70.
周一渤 《台声》2005,(6):58-62
“万事万物皆有其运动规律,财富也如此。你知道金钱什么时间在呼吸,什么时间在跑步,什么时间在休息,什么时间在吃饭吗?我们一直在研究金钱的运动规律,捕捉其瞬息万变的轨迹。财富指数——助你掌握‘钱’途!”——金鸿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