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2篇
  免费   28篇
各国政治   28篇
工人农民   34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2篇
法律   386篇
中国共产党   136篇
中国政治   195篇
政治理论   148篇
综合类   37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Abstract

Recently, G. A. Cohen introduced an influential distinction between fact-sensitive and fact-insensitive principles arguing that all basic normative principles are of the latter type. David Miller rejects this claim submitting that the validity of basic normative political principles depends on some general propositions about human nature and societies; for example, that men’s generosity is ‘confined’ and that nature has made ‘scanty provision’ for his wants. Miller ties this view of the nature of basic political principles to the view that political philosophy ought to guide people engaged in real-world politics and claims plausibly that in order to fulfil this purpose, political philosophy must be informed by social science. I argue that Miller neither succeeds in showing that basic principles can be fact-sensitive, nor establishes any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hen-Miller disagreement on fact-sensitivity,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nature and aims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on the other hand.  相似文献   
282.
This column provides a country by country analysis of the latest legal developments, cases and issues relevant to the IT, media and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ies in key jurisdictions across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he articles appearing in this column are intended to serve as ‘alerts’ and are not submitted as detailed analyses of cases or legal developments.  相似文献   
283.
法律的现代化就是使社会生活中的法现代性因素不断增多,以真正体现现代社会生活中法的特征。实现法律的现代化,以现代化的法律促成并维护社会的转型,已成为中国法治建设的不归选择。民法现代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形式因素和事实因素是密切相关、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自然法学为我们提供了民法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分析实证法学为我们提供了民法现代化的表现形式,社会学法学为我们提供了明了法律现实以及实现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宽容、综合、整体性应是我国民法现代化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284.
交通管理专业作为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重点建设专业,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团队建设、课程体系重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资源共享、服务行业及社会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专业建设的理念与目标更要符合行业需求。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和改进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和深化专业课程建设,推进和深化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改革,做实、做强实践教学保障。  相似文献   
285.
散文教学中,贯彻审美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散文的情感、意境、哲思、语言以及形散神聚的整体形象,为我们把握散文的美提供了多方位的视角。  相似文献   
286.
道是庄子哲学的基本范畴,是庄子人生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庄子豁达的人生态度、自由的精神境界、本真的人格修养和灵动的处世艺术皆来自对道的求索与体悟,而他的这种对人生最高境界的追求精神以及他为人类设置的为人处世的最高原则,对当今社会的我们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87.
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这一实践主体。这就需要用中国优秀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方式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语词中国化,有助于推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88.
近代法律新词对日语词汇的借用及其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近代法律新词的确大量地借用了日语的译词,但以往的研究者过高地估计了20世纪初日本译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9.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降,全球化逐渐从两个向度上凸显出来。第一个向度表现为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向市场经济转型,第二个向度则表现为当代全球化问题的研究逐渐成了各个学科的显学。尽管目前中国法学在关于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还是多维全球化的问题上存在争议,在赞成法律全球化还是反对法律全球化的问题上观点更是针锋相对,但是在这些争论的背后,中国法学在对全球化进行问题化处理时却存在两项共同的理论设定——全球化是一个整体化同质化的进程、全球化是一个具有客观必然性的进程;正是因为其共有这两项不自觉的理论设定,所以中国法学在认识全球化现象时实质上秉持着一种封闭的全球化观。而本文试图建构一种开放的全球化观,这种全球化观把全球化看做是一个矛盾且多元、主观且可变的进程,一个可以根据人之认识或利益或传统被建构或被重构的博弈进程,一个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偶然且可能是一个可逆且不确定的过程,这本质上是一种开放的全球化观。这种全球化观认为全球化是普遍化与特殊化或者单一化与多样化的统一,是整合与碎裂或者一体化和分裂化的统一,是集中化与分散化的统一,是国际化和本土化的统一,是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统一。正是在这种开放的全球化观的视角下,中国将何去何从成为了一个...  相似文献   
290.
从逻辑演进的向度看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主旨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格尔法哲学思想的主旨脉络———作为“自由意志的定在”的法,是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它由客观的抽象法经历主观的道德法到完成主客观统一的伦理法。它主宰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