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86篇
中国共产党   60篇
中国政治   108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19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利益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问题。农村社会在制度、市场、文化等维度的利益非和谐现象凸现,严重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行,这种现象从根本上说是现行的制度安排扭曲了利益驱动机制。在理论上导入利益基本原理,纠正利益驱动作用,建构双重利益驱动、聚合利益驱动、个体利益驱动等良性利益驱动机制,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2.
现代社会中的人民调解与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调解是除诉讼之外的最主要的纠纷解决方式。人民调解的存在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诉讼在某类纠纷解决上的局限性。通过人民调解与诉讼在成本、功能上的比较,可以看到人民调解不仅能够适应和生存于现代社会,而且与公力救济共同形成了相互竞争、替代补充和弥补局限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人民调解的改革和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不可或缺的资源。  相似文献   
73.
和谐社会包含着公平和正义的道德内核,并以此为理念引领着社会成员的生活。从和谐社会的道德诠释出发,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道德的关系,并提出了培育公共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保障。  相似文献   
74.
环境法规范分为基础性规范和派生性规范 ,其效力要么来源于主流法规范 ,要么能被主流法的价值目标所阐释。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客观形势 ,解决现实的环境问题 ,基于调整和保护对象的共同性或相关性及在调整机制方面的同一性或衔接性 ,环境法规范需要在技术层面甚至原理层面与主流法规范通过派生或阐释的方式衔接和协调。这两个层面的派生或阐释工作不仅促进了主流法规范的丰富和发展 ,还夯实了环境部门法的独立基础。  相似文献   
7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谐是我国政党关系的根本特点和优点,参政党是促进政党关系长期和谐的责任主体,加强参政党建设是促进政党关系长期和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6.
以睦邻、安邻、富邻为基本内容的和谐思想,造就了中华民族"万邦协和"的博大胸怀.中国传统的"中和"哲学思想中,彰显了中华文化独有的特质,是中华文化时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中国传统"中和"哲学思想作为新安全观的核心理念,构成了中国当代安全战略理论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77.
郭力 《东北亚论坛》2007,16(5):42-45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提出了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加速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俄罗斯是东北对外开放主要对象国。在东北振兴规划框架下,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应该是互动发展、共生发展、和谐发展。充分发挥本区域的经济优势,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调整产业结构,达到生产要素的国际最佳配置,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再次辉煌。《规划》初次提出了在理论上要突破以国家为单位的国际区域一体化,而在相邻的两个国家部分地区实行一体化。实践上中俄区域双方的经济合作要达到互动、共生、和谐的发展状态。为此,建议在中俄区域合作中,要把东北作为一个经济体的概念,以区域化打破原有的行政区划。  相似文献   
78.
杨青 《行政与法》2007,(12):61-64
司法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是现代司法理念的创新。本文从和谐主义模式的构建、协同主义的推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确立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把握司法和谐的维度。  相似文献   
79.
“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哲学、审美、伦理等不同的维度都体现出鲜明的美学特征,亦即:思辨之美;融通之美;伦常之美。思辨方明理,融通为至道,伦常乃大德。解读“和合”文化的审美质素,与时俱进地认识和接受“和合”文化,于当代社会和谐人际关系的建构必定有着借鉴与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80.
张飞舟 《河北法学》2005,23(9):87-92
中国古代曾以"乐"为法,以"乐"治国."乐治"的原理是和--同--化人--移风易俗--治国安邦.对"乐治"思想的反思、探究,可为现代治国方略引进一种新思维,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