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29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篇
法律   131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53篇
综合类   33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薄弱的证据法传统和并不浓厚的证据法意识使我国证据法的发展必须从本土之外寻找启迪。司法认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了我国证据法学者的研究视野。该制度能兼顾诉讼公正与效率,强化司法在一国政治及社会体系中的平衡器地位,弥补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缺陷,因而对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2.
工会的创新,是整个国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工会要坚持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增强工会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工会,是工会适应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给工会工作带来新机遇新挑战的必然选择。创新是工会的灵魂,没有这个灵魂,工会发展就会缺乏前进的动力,就会丧失职工群众这个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3.
中国的公司治理及其转型期的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公司治理经历了前公司治理时期、公司治理的准备期以及公司治理的转型期等几个时期。中国影响公司治理环境的根本原因是 :政府权力过大 ,市场体制不完善。中国公司治理环境变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完成由政府为中心向市场为中心的转型。这一变革的过程也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完善过程  相似文献   
94.
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有企业要把握住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和大趋势,坚定不移地坚持《决定》关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精神,全面理解《决定》关于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含义,增强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正确认识《决定》关于混合所有股份制是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论断,逐步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认真研究《决定》关于通过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在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坚持党委的政治核心地位。在新世纪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企业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具有现代化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5.
中国毒品形势的悄然质变与禁毒行为变革动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出现的新一轮的毒品问题发展至今,正在发生悄然质变。由以境外渗透,以鸦片、海洛因占绝对主导的毒品贩运和滥用状况发展为以新型毒品为主导的多元毒品制造、贩运和滥用状况。对现行禁毒行为的“修补”性调整难以见效,应进行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96.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后,公共场所治安管理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客观存在的治安问题将更复杂,管理滞后现象仍然存在,法律法规还待进一步完善。在新形势下,必须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加强公共场所治安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97.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是关系到我国人民切身利益的问题。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正处在改革之中,各类问题也都在探索,特别是针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需要建立、健全新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广大职工热切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8.
基于法律移植的必然存在、司法制度创造性转换的内在需求、司法发展规律的趋同之势,应当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借鉴外国司法改革的经验.概言之,外国司法改革主要体现出的公正与效率兼顾、司法民主化与专业化并进、限制权力与保障权利结合、诉讼主体合作与程序多元互补等特点和趋势对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韩国成立了隶属于各级政府的众多专业委员会。当前,委员会制度已成为韩国政府推进决策科学化和行政民主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0.
评有关企业“改制”的数据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简单的经验性统计分析和计量回归对私有化的企业改制成效所作的论证具有许多根本性的逻辑错误:将局部性的问题夸大成全局性的问题;颠倒了因果关系;不分析产生统计数字的具体环境,而作出了与实际情况相反的结论;只考虑利润率这样的效率因素就得出应将国有企业都私有化的结论;将有完善制度的私营企业与制度尚不完善的国有企业相比较;等等。依据这类研究的数据结果所作的推论是不可靠的,由这种推论所得出的有关私有化的重大结论是不可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