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72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57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13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91.
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长期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日益显露,公民的受教育权频繁受到侵害已经成为一个不争事实。政府与公民之间权利义务应当如何配置,这一矛盾将学校置于相对突出的位置。同时,政府与家长应当在何种限度内承担起各自的义务,并以此来保障义务教育的有效实施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在立法中明确政府责任与家长对未成年子女照顾权的范围,并施以有效的救济措施,成为真正保障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所必需的立法前提。  相似文献   
292.
社区警务是警察工作的巨大革命,是公安机关与群众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种警务模式。这种警务模式使警察工作从单纯打击犯罪向更大工作范围扩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将凸现出来,只靠公安机关一家来解决远远不够,因此应进一步发展警民携手合作的社区警务。  相似文献   
293.
唐永文 《桂海论丛》2004,20(5):13-15
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要不断推进反腐倡廉深入开展,以学习《条例》为契机,强化制度反腐意识;与时俱进,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坚持制度建设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坚持在办案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94.
论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刑法解释论的角度讲 ,网络游戏玩家账号中的虚拟装备等网络资源属于刑法财产犯罪保护的对象 ;比较目前司法实践对这一命题的否定看法可以看出 ,我国刑事司法在遵循罪刑法定原则的前提下 ,应当进一步协调刑法确定性与适应性之间的矛盾。此外 ,在成文刑法面临新的社会需求而需要积极解释适用时 ,与刑事立法一样 ,司法适用者应当考虑刑法的谦抑性原则。  相似文献   
295.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由之路。坚持科学发展观,为当代青年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责任:要在“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实践中,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专门人才;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增强生态意识,更新节约观念,减少和避免资源的低效和过度消耗。  相似文献   
296.
中国节制生育的主要方式是给育龄妇女安放节育环,而节育环并非总是有效可靠,带环后受孕是一个群体计生现象,给育龄妇女身心带来巨大的侵扰和伤害,但现有法律对此受损权益的救济则不明确。全社会在享受“人口红利”时,应该考虑到受损的妇女权益。基于生殖健康的公共福利工程能够全方位地保护带环受孕妇女权益。  相似文献   
297.
王世涛 《桂海论丛》2010,26(6):32-36
科学发展观产生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它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的实质和核心,深刻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的人学观。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体现了中国现代化实践和理论的深入发展和主体自觉。其中"人"的内涵是多层次的,"以人为本"与社会发展是统一的,"以人为本"的中国共产党的人学观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  相似文献   
298.
章艳丽 《青年论坛》2008,(5):115-118
先秦时期的女性美学观对后世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是后世女性形象研究的第一块重要基石。本文首先从女神系列入手,探讨女性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其次从作品中女性典型形象入手,探讨先秦时期女性美的内涵,以期能全面展示人类早期对女性美各个方面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299.
论习惯法的诞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中 《政法论丛》2008,(5):59-63
习惯法的诞生,并不需要经过国家的承认。禁止性的习惯法,源于人的恐惧心理;允许性的习惯法,源于人的模仿本能。除此之外,血缘关系构成了习惯法诞生的外在背景,群体利益构成了习惯法诞生的内在动力,舆论毁誉构成了习惯法诞生之后的保障机制。以习惯法的诞生机制作为基础,还可以就习惯法与习惯、道德、制定法、原始法等相关概念的关系做出初步的辨析。  相似文献   
300.
管伟 《政法论丛》2008,(4):74-79
有清一代,统治者通过不断修例赋予不应为律条新的功能,在其固有的“庶补遗阙”、“以德礼坊民”的功能基础之上,更使不应为律承担了不断加强对基层社会有效管理的任务。其意图也在司法适用过程中得以完全展现。清代法官在司法实践中引用不应为律科断,正是建立在对情罪相符、社会有效控制及澄清吏治等目标实现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