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9篇
  免费   118篇
各国政治   109篇
工人农民   97篇
世界政治   1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92篇
法律   1611篇
中国共产党   349篇
中国政治   793篇
政治理论   472篇
综合类   20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429篇
  2012年   353篇
  2011年   356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345篇
  2008年   511篇
  2007年   616篇
  2006年   643篇
  2005年   535篇
  2004年   361篇
  2003年   313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功能定位和服务机制略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是青年志愿者行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拓展与深化,是城市文明社区创建的重要举措。这一活动受到广泛认同和支持,是基于其恰如其份的功能定位;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基于对其有效运作机制的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22.
论检察机关民事诉权所及的范围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基于检察监督理论和公益原则 ,检察机关应当具有一定的民事诉权。检察机关的民事诉权所及的范围应当包括 :违反亲属法并损害或危及社会公序良俗的行为 ;环境污染和产品责任等公害行为 ;垄断行为 ;侵害国有资产的行为。  相似文献   
2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现代行政法与和谐社会具有平等、诚信、法治、公正与效率等共同的理念形态,行政法与和谐社会的理念融合,为现代行政法之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功能奠定了基础。平衡论是现代行政法的基础理论,现代行政法在政务和谐、经济和谐、社会阶层和人际关系和谐等方面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并主要通过立法、程序规制、救济与监督、职业伦理规范等方式来进行调整和实现。  相似文献   
24.
民事权利义务规范的设定有行为本位和资源本位两种模式,民事责任规范作为民事规范的一种也不例外。传统的学说将民事责任界定为义务的违反显然是行为本位视角的产物,实际上民事责任的产生与当事人的义务违反没有必然联系。民事责任是为保护民事权利或者法益,基于特定的法律事实而对一定的民事主体产生的不利后果。根据民事规范的设定模式,可以把民事责任规范设定模式分为“义务(行为)——责任”模式和“权利(资源)——责任”模式两种,其中前者是行为本位视角的产物,后者是资源本位视角的产物。  相似文献   
25.
公务员行政责任追究立法是行政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解决当前公务员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不规范现象,必须加强公务员行政责任追究立法。公务员行政责任追究立法,在立法模式上应采用半统一立法模式,在立法思想上应贯彻宁疏勿密立法思想,在立法原则上应坚持教惩结合立法原则。  相似文献   
26.
齐树洁 《法律科学》2007,25(6):155-161
治理"执行难"应有整体思路,需要通盘考虑民事诉讼法的全面修订与制定独立的强制执行法这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法律的局部修订应与我国司法改革的进程相互协调,总结司法实践的经验教训,用法律的形式将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固定下来,同时也为将来进一步的改革提供宏观思路和整体规划,使立法与改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7.
本文着眼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利益关系出现失衡的问题,分析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市场因素引发的收入差距扩大及分配不公现状,提出收入分配的改革重在体现发展成果应由人民共享,实现利益均衡是社会和谐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28.
市民社会是法治的社会基础。自治是市民社会的内在要求,法治需以社会自治为基础。市民社会蕴含的公民意识是法治精神的基础。只有大力推进市民社会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法治。  相似文献   
29.
从“自然人的完满”、“团体的人化”、“自然人生命的延展”、“类存在的扩充”等方面论证了民事主体制度和理念正经历了一个从“人可非人”到“非人可人”的发展历程 ,并指出了此过程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30.
多媒体教学在本科民事诉讼法学课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媒体教学及其效果已成为国家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具体到法学本科教学,我们应当注重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为保证和提高法学本科课程教学效果与质量建立完善的教学方法体系。我们在总结多媒体在本科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究多媒体应用于本科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的方式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