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7篇
  免费   115篇
各国政治   104篇
工人农民   119篇
世界政治   105篇
外交国际关系   439篇
法律   1282篇
中国共产党   374篇
中国政治   826篇
政治理论   515篇
综合类   18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430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329篇
  2010年   305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458篇
  2007年   576篇
  2006年   583篇
  2005年   477篇
  2004年   287篇
  2003年   276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通过刑罚矫正罪犯使其再社会化,避免重新犯罪,是监狱和社会的本质安全。社会和监狱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应主动加强矫正业务合作,以治本安全为导向,重视刑罚矫正社会化发展,探索建立以社会和监狱为双主体的联动矫正制度,以更好适应新时期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要求。  相似文献   
912.
中国行政执法困境的个案解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锡锌 《法学研究》2005,27(3):37-49
在中国行政执法过程中,政府面临着普遍的“两难困境”,在立法过程中政府立场与民间态度缺乏有诚意的、有效的和充分的沟通,导致政府立场与民间态度的紧张;在执法过程中政府奉行一种“问题化策略”和“运动式执法”,过分迷信强制和制裁的力量而忽视了执法过程中所有参与者制度性的相互学习,故加剧了规则表达和规则实践之间的背反。走出执法困境要求在规则制定过程中,政府立场与民间态度通过制度化机制进行有效的、富有意义的交涉,在执法过程中应采取务实的态度,注重博弈过程中的学习、反思和策略调整。  相似文献   
913.
罪刑法定与刑法机能之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少华 《法学研究》2005,27(3):50-61
社会保护机能与人权保障机能的统一是刑法的整体价值目标,而不是刑法某一个构成要素的价值目标。认为相对罪刑法定原则具有人权保障和社会保护双重机能的观点,实际上是混淆了刑法的机能与罪刑法定原则的机能,错把刑法的整体机能当成了其构成要素的机能。罪刑法定原则虽然应当服务于刑法的整体价值目标,但是,它却不应该、也不可能直接承载社会保护的价值内容。我国《刑法》第3条从正反两个方面规定罪刑法定原则,将社会保护的内容附加给罪刑法定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这一原则的社会法律意义,不利于现代刑法观念的培植。  相似文献   
914.
法的自由价值之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俊香 《河北法学》2005,23(9):152-154
在一个法治社会里,自由是人们从事法律所不禁止的一切活动的权利。在国家生活中,自由是以法律的形式存在的,法律规定了自由的界限,法律上的自由就是对自由的设定和保障;法律之下的自由是个人自由和社会自由的统一。实现自由、平等的和谐社会,需要法律的自由价值得到真正的体现。  相似文献   
915.
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问题论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虽然法律机制因其局限性而无法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利益需求的全部问题,但是法律机制在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方面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基本内容应该围绕权利宣言和权利保障展开,核心问题应该是在给人以机会、给人以能力、给人以物质帮助三个方面寻求制度努力。  相似文献   
916.
完善宪法文本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社会建设目标。从法治视角看,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心是社会运行机制的和谐。宪法文本在完善社会运行机制,建构现代宪政制度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宪政制度的发展,人们有两种基本的需要:一方面,人们希望制度本身在宏观上具有合理性或现代性;另一方面,人们希望制度能够直接满足个体的需要。有必要依照社会发展需要完善宪法文本。  相似文献   
917.
孔令驹 《河北法学》2005,23(6):102-106
置于公安工作的开放性视角,耗散结构治安防控体系构建,不仅需要人力、器物上的更替与补充,更具意义的是要包含制度建设、信息主导、价值能动在内防控要素的合理创新和有序流动.治安防控体系应是一个包含"人力器物防控、制度信息防控、人文价值防控"三个层面逻辑递进、功能耦合和优势互补的公安运作机制和工作系统.  相似文献   
918.
陆滢 《桂海论丛》2005,21(4):71-73
诚信是经济社会和谐的基础。维护诚信,必须构建一个完备的社会信用体系,而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建立信用档案体系。  相似文献   
919.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进一步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推进政府职能转换.我国行政许可法的颁行,改变政府过去无所不包的管理方式,可以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对完善政府监督体制,降低行政成本起着重要作用,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9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本文结合我院实际,从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度,认为构建我院和谐校园应把握四个问题,即:思想政治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思想基础,健全民主制度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条件,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内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