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17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187篇
中国共产党   28篇
中国政治   104篇
政治理论   39篇
综合类   25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论吉林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约当前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慈善思维方式——农民因为贫穷需要廉价资金。村镇银行发放小额农户贷款被认为是扶贫的手段。村镇银行采取商业化方式,实施高利率小额农户信贷与支持、帮助农村中的贫困群体并不矛盾。完善小额农户贷款还需要信贷员激励机制。村镇银行需要政府扶助,但又要避免地方政府的过度干预,避免政府信用担保的道德风险,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2.
田天  刘青 《中国发展》2008,8(1):34-38
该文研究了培育诚信、建设信用经济的渊源及必要性问题;阐述了创新性地在中国全社会探索构筑和建设社会信用监管体系的重要性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具体实施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53.
信用证业务在对外商事贸易活动中广泛运用,但信用证立法在我国尚属空白。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简称《规定》)为信用证立法奠定了基础。《规定》第16条的"保证制度"与《担保法》中关于保证人的抗辩权规定不相一致,通过对《规定》和《担保法》中的"保证制度"进行比较分析,结合《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认定《规定》中的"保证制度"是构建于《担保法》基石之上融合信用证特性所形成的一种特殊保证制度。  相似文献   
54.
物权变动的公示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厚国 《现代法学》2005,27(3):18-30
物权变动涉及财产的涌流,关乎一国的交易秩序,因而公示极其重要。公示将物权的实际状态表彰于外,为社会认识。公示主义的中心理念在于交易便捷与安全的社会价值,通过对交易人信赖的维护,向社会交易界提供统一的、稳定的、普遍信服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55.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信用危机普遍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到助学贷款的顺利发放和就业市场的稳定发展。所以对大学生进行高效的信用管理,对大学生入学前后的信用情况作以准确的记录,并作出合理的评价等级,将给用人单位和银行提供可靠的信用记录,有力地推动助学贷款和就业工作,而且将有效地推进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6.
失信行为的法律约束制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信惩罚是一个包含了社会惩罚、行政处罚和司法惩罚的系统工程,而通过征信立法先行解决信用信息公开、信用主体权利配置、信用服务体制运行的程序性设计等基本问题,是防范和惩戒失信行为、保障信用体系建设的最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57.
贾静 《政法论丛》2008,10(3):41-44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我国传统上的人格化的信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有内在缺陷,从而导致目前社会信用匮乏,但这种状况也为人格化的信用向制度化的信用转型提供了契机——担保物权作为一种制度化的信用手段即是其重要表现。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担保物权日益发挥强化信用的功能,这也是担保物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8.
我国地方政府信用水平的实证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在对浙江大学30余名MPA学员的现场访谈基础上,采用七点量表的方法,设计了一份“我国地方政府信用水平”的问卷调查表,对浙江大学300余MPA学员和行政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⑴我国目前省级、地市级、县市级和乡镇四个层级的地方政府信用水平都明显偏低;⑵我国地方政府信用水平的加权得分随着政府层级(由省级政府到乡镇政府)的降低而降低,即地方政府信用水平与政府层次两者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9.
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风险。只有从本质上洞悉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和根源 ,才能更好地确保信贷资产安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包括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行为、败德行为、逆向选择等  相似文献   
60.
樊辅东 《河北法学》2012,(3):186-190
根据目前的法律及司法解释,“经二次催收不还”是构成恶意透支的一个必要条件,发卡银行必须实施“催收”行为。由于法律及司法解释并未对催收的含义、催收方式、催收效力认定作出明确规定,导致实践中产生很多争议问题,给认定恶意透支带来困难。结合工作实践,通过对立法本意的阐释,对“催收”的本质特征进行分析,提出“催收”是发卡银行向持卡人主张信用卡债权的一种民事行为,“催收”属于犯罪构成的实体要件,“催收”的效力不以对方是否收到催收信息为必要条件。之后对各种催收方式进行归纳分析,并对如何认定催收效力进行论证,最后对立法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