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7篇
  免费   16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25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197篇
中国共产党   173篇
中国政治   287篇
政治理论   54篇
综合类   32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资源型城镇产业接续机制与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提出“在资源鼎盛期率先打造产业接替的基础条件、规避资源枯竭后再进行转型的世界性难题”的观点,指出矿区工业-生态产业链的结构设计是解决矿区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与生态环境之间尖锐矛盾的有效途径.以平朔矿区为例,从循环经济角度,分析了矿区工业-生态产业链结构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矿区工业-生态产业链结构设计的目标、原则和依据.在矿区现有资源和条件基础上,构建了两条相互依存的产业链:一是以煤为主,电、化、硅铝、建材并举的黑色工业产业链;二是以土地复垦与复垦土地利用为主,种、养、加一体化的绿色生态产业链;对其产业链的结构、功能和效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矿区工业-生态产业链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2.
王江  黄锡生 《法律科学》2011,(3):193-200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既需要预防生态环境退化,还应根据生态环境发生退化的程度对其进行事后恢复。生态环境恢复关系到"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环境权益。与传统环境立法不同,生态环境恢复立法更强调对已经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事后救济。我国现行立法中,这方面的法律规范尚有诸多缺失,应加强生态环境恢复方面的立法,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53.
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或社会制度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都与思维方式的更新密切相关。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其行政理念、思维方式直接影响着政府模式的选择和行政管理的效果。人类的思维方式从古代的整体性思维到近代的主客二元对立思维直至现代生态思维的嬗变,政府模式也相应经历了从古代朴素、低级的生态型政府到近代的反生态型政府直至现代的生态型政府模式的转变,这中间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历史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4.
刘歆立 《桂海论丛》2011,27(3):59-63
"五种社会形态说"把马克思的相关论述不当地扩大了适用范围和理论外延,并作为理论公式被机械地套用。这样不仅无法解释大量历史现象,而且也造成了理论上的混乱。文明类型学说是对它的突破和创新:扩展了考察视野,转换了理论视角,变"单线发展"为"多线互动",纠正了传统社会发展理论机械论的倾向,使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的理论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具有解释力。文明类型学说对于认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实践、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5.
李静 《青年论坛》2011,(4):13-17
杜维明"新轴心文明"理念通过对启蒙的反思和多元现代性论域的开拓,揭示出了"新轴心时代"文明的发展特点;从文明对话、启蒙反思、儒家人文精神弘扬入手,强调"新轴心文明"的历史意义。但该理念关于普世价值的建构、儒家思想的现代转化、文明对话可行性等阐述带有盲目的乐观性,结合现实多元文明互相冲突的困境,杜氏理论还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56.
杜璐 《学理论》2011,(29):25-26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之一。近些年,随着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国内学者对国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要从整体理论内容、主要代表人物、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三个方面做了很多有意义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了一个专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术群,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为我们进一步从其他角度深入探讨国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7.
该文总结了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不倚仗工业闯出新农村发展道路的基本做法和经验,提出保护农业首先要保护环境,发展农业首先要反哺农业,服务农民首先要解放农民,建设农村不能过度依赖工业等建议。  相似文献   
58.
宋琳琳 《政法学刊》2014,(3):106-108
要想从根本上改善社会治安环境,提高治安效益,就必须从二元哲学向生态哲学的思维转变。即用生态哲学的思维方式解决治安价值的冲突与整合问题,从而构建以生态犯罪观、生态效益观、生态秩序观为核心的治安生态价值观。  相似文献   
59.
蒋劲松 《思想战线》2007,33(6):34-38
虽然"天人合一"本身并不简单地等同于人与自然和谐,但是"天人合一"思想却具体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天人合一"所蕴涵的等级价值体系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不矛盾的。"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意义在于提供我们思考生态问题的新视域,以突破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两难困境。  相似文献   
60.
吴树新 《中国发展》2007,7(4):20-23
生态文化是一种生态文明观,是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总和。生态文化建设包括发展生态产业,实施生态工程,进行生态体制、生态社会及生态社会风气建设。环境教育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其主体有学校、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