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2篇
  免费   245篇
各国政治   57篇
工人农民   288篇
世界政治   8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1篇
法律   924篇
中国共产党   98篇
中国政治   493篇
政治理论   248篇
综合类   91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285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基于北京市流动人口家庭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在京流动人口留京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实证数据表明,是否拥有住房和在京时间是影响流动人口留京意愿的关键因素。而是否有配偶对流动人口留京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城市适应作为影响流动人口留京意愿上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尤其是生活水平满意度和社会接纳状况对流动人口的留京意愿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82.
犯罪的产生必有其原因。犯罪兼有社会、人文、自然三重属性,其产生遂兼有社会、人文、自然三重原因。犯罪的社会原因与自然原因,很大程度上又可概括为犯罪产生的外因,亦即犯罪的客观原因;犯罪的个人原因,很大程度上又可概括为犯罪产生的内因,亦即犯罪的主观原因。犯罪原因论之关键的问题与问题的关键,在于认清到底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应该属于犯罪产生的首要原因。故而,犯罪原因论中进行主、客观原因地位的比较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但主、客观原因在产生犯罪中的地位问题又十分复杂,致使犯罪学界对其长期纠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观说”、“客观说”、“折衷说”(“主、客观原因并列冠军说”)、“说不清说”等,各有千秋,各有得失。而“双因交互,异况各论说”,既取各论之长、又避各论之短、还重自主创新,是一种颇有智慧的主、客观原因地位论。“双因交互,异况各论说”认为,产生犯罪必须主、客观原因同时具备,主、客观原因在产生犯罪中的地位没有统一模式,对主、客观原因在产生犯罪中的地位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3.
近年,国内学界对协商民主模式颇为关注,众多学者对这一模式的起源、定义、发展趋向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很少注意到:协商民主模式的有效运作必须以一国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横切分裂为基础;这一模式内部包含多元参与;其有效运作必须以一国内部经济、宗教、语言、民族、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非两极化为前提。协商民主模式的发展必须注意多元参与和运作前提等等。对中国共产党÷八大代表结构变化的分析可以判断出:我国正在完善多元协商模式,而且,这一模式将有效维护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84.
中国在涉及船员的立法方面比较原则,有关配套规章多涉及管理性的规定,此种立法局面不利于对船员权利的保护。完善相关的立法可考虑从两个层面入手,在民商法层面,应当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船员一章,增设船员劳务合同的内容;在单行法层面,应加快制定专门的船员法,将《中国船员集体协议》的内容上升为法律,以便适应新的海运开放形势,在当前船员外派日益增多的环境下保障船员的权利。  相似文献   
85.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ndosulphan pesticide disaster in Kasargod, Kerala, India.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pesticide disaster was the culmination of an agrarian modernization project implemented in the region by the state-owned Plantation Corporation of Kerala (PCK). An exploration of the political ecology of the disaster shows the recolonization of residents and nature by PCK through neocolonial forms of centralized and exclusionary spatial and resource control mechanisms. In this context, the paper questions the glorification of the “Kerala model” of development from the standpoints of environmental justice and resource rights, relying on the lived experiences of the people of Kasargod.  相似文献   
86.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question of how electoral participation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is affected by various political and sociological factors in new democracies in Sub-Saharan Africa. Relying on Afrobarometer (Round 5) data, the study examines the determinants of voting for over 12,000 voting aged individuals in eight countries. Findings confirm the importance of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age, associational networks, discussing politics, party identification, religiosity, trust and satisfaction with democracy in predicting turnout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But more importantly, the addition of contextual factors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individual-level model predicting vote choice in these democracies.  相似文献   
87.
Over the last four decades, the field of negotiation has become a fully recognized academic discipline around the world and negotiation courses and competition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Although it is believed that negotiators may be trained and that negotiation is a skill that can be taught and evaluated, the question of how to assess negotiation performance systema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remains largely unanswered.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negotiation competency model for evaluating negotiation performance. The model includes a set of selected negotiation competencies together with proficiency levels and their behavioral indicators. Our goal is to help scholars design more effective negotiation courses and fairer negotiation competitions, improve negotiation pedagogy, and train negotiators who are well prepared to handle conflicts in our increasingly complex society.  相似文献   
88.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公众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新就业形 态劳动者的劳动权益包括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劳动条件权和劳动救济权 4 类,并可以细分为 13 项权利。 本研究以外卖骑手为代表,进一步分析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和劳动条件权中的社会保 障权的现状。研究发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和社会保障权相比该群体劳动者的平均 情况都得到了改善。研究认为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保障水平需要更复杂的策略行动,包括继续发 挥好市场作用、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的关系,以及政府与平台企业协同治理等。  相似文献   
89.
新型平台用工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构建劳动者劳动权益系统性保护的必要。从系统论视角审视,新型平台用工方式冲击了我国传统以劳动关系构建起的劳动者劳动权益保护系统,突出表现为劳动从属性弱化割裂系统整体性,多层嵌套性用工消解系统层次性,内外环境互动渠道受阻影响系统开放性。研究认为,借鉴系统论相关原理,我国平台劳动者劳动权益保护的基本逻辑应遵循三条路径展开:加强系统整体性,推动劳动从属性各要素的优化重组;扩容系统层次性,构筑劳动关系分层分类保护体系;提高系统内外环境开放性,构建政府、平台、工会、平台劳动者等多元协同治理场域。将平台劳动者纳入系统保护中,推动我国劳动者劳动权益保护系统迈向更高层次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90.
我国犯罪构成体系在体系结构上与司法实践存在着严重背离的现象。将独立的违法性判断引入犯罪构成体系,是扭转这一局面的根本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对现行的犯罪构成体系进行彻底重构。在模式的选择上,引入大陆法系三阶层的犯罪构成体系是向“法治国”迈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