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50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3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从马克思不同时期的文本看,他的国家观经历了一个嬗变的过程。在《论犹太人问题》中,他将国家视为实现人的类本质和类生活的共同体(Gemeinwesen)。然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将国家规定为虚幻的共同体(illusorische Gemeinschaft)。用词的变化反映了马克思国家观的变化。对现实的个人以及社会关系的发现,使马克思对共同体的理解实现了由逻辑到历史的转变,从而导致他的国家观变革。  相似文献   
32.
文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在关于社会主义文明理论的发展轨迹,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包含的形态,社会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存在较大的分歧。深化对社会主义文明的研究将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3.
存在:从迷惘到自由——海明威与存在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 ,海明威以自身的存在经验在一系列作品中探索了人类生存的迷惘及其出路。本文从存在主义的主要命题出发 ,在存在的三个层次上——存在的迷惘、存在的探索、存在的自由 ,探讨了海明威英雄对存在的认识过程。他们在认识到价值沦丧的社会中生存的迷惘和虚空后 ,没有沉沦 ,而是直面荒诞的人生 ,在行动中认识自我 ,探索新的存在 ,最终凝练出了自信、刚毅、强悍的“重压下的优雅”精神。海明威在赋予作家自由的同时 ,还给予了人物、读者以自由。他的思想基本上是存在主义的 ,但比存在主义乐观、肯定。  相似文献   
34.
任何试图用某种超越传统的方式,来创造所谓新的哲学思想的做法,如果背离了客观现实,只能是一种奇思玄想,或者是一种谬误。现实生活中的人,只能是精神与肉体的统一体,身体的解放与精神的解放也只能在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人中体现出来。脱离肉体的精神是唯灵主义,而脱离了精神的肉体却无异于行尸走肉。  相似文献   
35.
证明标准本身的存在是一种客观事实。在具体分类中,标准一方面可能因主体不同而发生变化,同时社会的发展也会影响证明标准,但这些反映在证明标准具体内容上的不确定并不能否定标准的存在价值,反而更加证明其存在的客观性。证明标准的构建并非在于明确的可操作性,而是在宏观上和理论上建立一种在诉讼中认定事实的理性主义,其实际意义在于给法官提供这样的底气和自信,那就是特定类型的裁判应该坚持对应的主观确信程度。  相似文献   
36.
物权法第202条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引起了一定的争议,从不同的理念出发可以做出不同的解释,因对法律理解的不统一导致的同案异判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有损法律的权威.在理论界,抵押权的存续期间也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将抵押权存续期间视为除斥期间产生失权的效果,可以最大限度地化解物权法第202条规定带来的实践问题,也符合立法的价值取向.除此以外,物权法第202条还有其它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哲学观从拟科学到拟价值嬗变的观察,马克思、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的颠覆的双重理论视域及二者关系体现为:海德格尔分析传统形而上学的同时,又营建了有限性的形而上学,而马克思在对传统形而上学颠覆的同时,也消除了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有关本体论思想价值取向的巨大反差,在于生存论方法性旨趣与形而上学性的本质主义的基础存在论。  相似文献   
38.
面对技术时代沉醉于对象性世界 ,而失去“物”的意义 ,海德格尔和鲍德里亚以诗意的态度对待“物” ,前者通过从“上手用具”到“艺术作品”的分析 ,主张让物成为物 ;后者从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提出“物”是一种“符号体系”。与此同时 ,他们的理论批判之箭共同射向马克思的物质生产理论 ,试图以“存在”或“符码”取代马克思从物质生产出发对物的追问 ,他们的分析仍困于“镜像” ,也缺乏马克思所谓的“可靠的感性” ,而总归不可能看到真正的物的意义。  相似文献   
39.
生存权作为首要人权在中国特殊年代发挥了巨大政治作用,但在依法治国的新时期,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从法律上确认和保障作为个人基本权利的生存权。  相似文献   
40.
哈特试图以法律的规则学说取代奥斯丁的法律命令理论,这一理论努力的背后所隐含的正是法律实证主义的某些深刻且基本的问题意识。通过分析哈特对奥斯丁的批判,我们比较了两种版本的法律实证主义在法律的存在方式以及检验法律的标准这两个问题上给出的不同回答,在此基础上提出,哈特的规则学说并没有能够真正地取代奥斯丁的命令理论,规则与命令所表明的可能是法律存在方式也即法律与社会生活方式联结的不同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