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9篇
  免费   274篇
各国政治   367篇
工人农民   222篇
世界政治   1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441篇
法律   999篇
中国共产党   638篇
中国政治   1322篇
政治理论   517篇
综合类   237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423篇
  2013年   624篇
  2012年   516篇
  2011年   510篇
  2010年   452篇
  2009年   428篇
  2008年   480篇
  2007年   520篇
  2006年   449篇
  2005年   442篇
  2004年   415篇
  2003年   358篇
  2002年   273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南洋研究院的华侨华人研究体现了多学科、兼顾历史与现状、教学相长的特色。除了经济、历史、政治学(国际关系)等主要学科外,南洋院师生越来越多地借重民族学、宗教学、金融学、人口学、语言学、管理学、图书及版本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华侨华人。在侧重华侨华人现状研究时,仍继续关注华人史研究。在相关学位课程带动下,硕博生的学位论文研究日益成为南洋院华侨华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总体而言,南洋院的华侨华人研究仍呈现创新能力弱、文献单薄、低水平重复等问题,这既是国内文科重量化考核导向的结果,也与研究人员浮躁的学术态度相关。  相似文献   
22.
吴涌汶 《理论学刊》2006,4(4):48-51
作为特殊意识形态的自然科学技术,无论从社会演进的宏观动力机制看,还是从其微观动力机制看,都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社会意识形态虽然在宏观动力机制上处于从属的地位,但从微观动力机制上考察,对历史进程发展的迟速则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23.
中国现代性法学话语的时间坐标,应当着眼于“后礼法”这样一个关节点。在“后礼法”时代,既要认真对待“礼法”时代之“礼”在“后礼法”时代的历史遗留物,更要积极应对“后礼法”时代本身对于中国法学提出的挑战。中国现代性法学话语的空间坐标,应当从“中国与西方”这种传统的法学空间图式,转换到“中国与世界”这一新的法学图式中来。在传统的“中国与西方”图式中,现代性的中国法学话语主要是由西方法学来定义的,在“中国与世界”图式中,现代性的中国法学话语主要是由世界法学来定义的。通过建构中国现代性法学话语的时空坐标,有助于中国法学树立起自我意识与自主观念,承担起为世界法学做出“中国贡献”的责任。  相似文献   
24.
监狱警察职业化是维护监狱安全稳定、提高行刑效率和改造质量、实现司法公正的基本保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文章就监狱警察职业特质培养的基本内容、主要途径,职业化建设的法制保障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5.
论苏区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区精神是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方志敏等领导培育形成的一种伟大革命精神。其内涵博大精深,归纳起来就是"坚定信念,求真务实,执政为民,艰苦奉献,廉洁奉公,争创第一"。其中最具中央苏区原创特色的是"求真务实、执政为民、廉洁自律、争创第一"。它是中国革命精神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井冈山精神在苏区时期的深化和发展,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先河和源泉,在中国革命精神链条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6.
This article is the result of a master's thesis about children and their universal right to be included in a family environment. This is not only protected under international law, but also intuitive to human beings. HIV‐AIDS continues to threaten lives of children, particularly in sub‐Saharan Africa in the form of orphaning. Looking at a case study from Kenya, it is revealed that, while legal protection is yet to be fully realized in the state, strong cultural norms of value are alive. Currently, the extended family system is the greatest protection to children orphaned or at risk of being orphaned. However, this system was made invisible in the domestic laws of Kenya under the Children Act 2001. This neglect calls for questions not only regarding the protection cultural norms may offer, according to the best interests of children, but also as to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being created with the new law.  相似文献   
27.
以30日龄仔猪睾丸组织块为培养对象,应用飞利普TECNAI10电子显微镜对培养前后的生精细胞类别进行了观察,对培养后的组织块进行生精细胞分化程度鉴定,建立了仔猪睾丸组织生精细胞爬片体外培养模型。培养前后电镜观察及HE染色结果显示,培养前细胞种类主要有2种:支持细胞和精原细胞,有少数几个初级精母细胞;培养第20 d的睾丸组织块HE染色观察到3个精子细胞,电镜观察到2个精子细胞。证实,在没有添加睾酮的情况下,此培养体系能够提供睾丸组织块生精细胞分化所需要的条件,使非精子细胞类生精细胞减数分裂为精子细胞。  相似文献   
28.
培育优良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然而我国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却有很多误区.因此,明确什么是优良的企业文化以及如何建设优良的企业文化,对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
This article revisits the Baroda Incident 1875, providing a detailed examination of the Enquiry or ‹trial’ for the first time, and locating that examination in the wider socio-cultural context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British Empire (especially the Raj) and the exporting of the ‹British’/English legal culture to the Empire.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establishing of British principles of justice, including the value placed upon Indian-generated evidence and testimony by the courts, are explored,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Baroda Incident as a significant miscarriage of justice. Using historical methodologies as well as postcolonial insights, it demonstrates that the concepts of justice on which the British prided themselves were intrinsincally racialised as well as gendered, with profound modern resonances. Dr. Judith Rowbotham is a Reader, School of Arts and Humanities, 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30.
20世纪中国小说在与西方的交流中凸显了文化底蕴.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和深刻精神在各种形态的小说创作中都有体现.中国文化的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是中国小说叙事中人物心态的生长条件;小说在中国文化的边缘与异端的地位,即使当小说进入文学的中心,也有深刻的作用.不同文化的间性与中国文化的本性,表现了中国小说与异文化的交往中复杂的形态.20世纪中国小说对传统文化的承传与创新,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永恒价值和生生不息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