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27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法律   151篇
中国共产党   46篇
中国政治   129篇
政治理论   36篇
综合类   22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81.
A new form of populism, combining broad-based benefits for urban workers with export promotion, emerged in Argentina under Néstor Kirchner (2003–2007).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change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reated the conditions for this “export-oriented populism.” Historically, Argentina’s main exports, beef and wheat, were also the primary consumption goods of urban workers. Scholars such as Guillermo O’Donnell have argued that this linkage increased rural-urban conflict, resulting in shifting coalitions and recurring crises. Today, soybeans have replaced beef and wheat as the country’s leading export. Because soybeans are not consumed by the working class, Kirchner could both promote and tax their export, generating fiscal revenue for populist programs while not harming the effective purchasing power of urban workers or provoking a balance-of-payments crisis. Export orientation thus provided the basis for a new variant of Argentine populism. This study offers a new argument within the classic research tradition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olitics and various types of export growth. It likewise provides an additional basis for arguing that populism, as a form of politics, can arise in diverse economic circumstances. Furthermore, this article contends that, rather than uniformly promoting political stability, the effect of export booms is conditioned by the nature of economic linkages between the export sector and the domestic economy.
Neal P. RichardsonEmail:

Neal P. Richardson   is a Ph.D. candidate in political sc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He researche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odity exporting in South America, particularly in Argentina and Brazil. He also studies land conflict in Brazil, as well as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ology.  相似文献   
182.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延边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富民强州目标确立的重要战略之一,要重点抓好抓实。  相似文献   
183.
周茜蓉  颜卫青 《政法学刊》2009,26(3):96-101
作为精神文化的警察文化反映警察文化的本质属性,作为政治文化和社会文化的警察文化反映了警察文化的本质维度。警察文化自然还应该是一种管理文化,但是,它内在地属于包含于政治文化中的行政文化和组织文化范畴。政治文化和社会文化之间是一种相互规定的关系,二者的集合构成警察文化的完整内容。警察文化在政治和社会两个维度上辩证地展开决定警察文化对警务活动支撑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84.
“服务型政府”反映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强调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法治政府”是“中国政府施政的基本准则”。从“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提出的背景、基本内涵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采看,“服务型政府”不同于“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185.
张晓光 《政法论丛》2008,5(3):68-71
法律论证作为一般论证的特定形式,法律论证应包括立法论证、司法论证等一切法律活动。同时,它作为一种说理的知识与技能,只有在所有法律活动中运用才具有整合法律的功能。以此为视角,法律论证的逻辑取向是非形式逻辑,关注思维的实质内容。特别是理由问题:理由的合成和逻辑联系、理由的可接受性、“形式理由”与“实体理由”的划分、理由的可能和论辩的和解等。法律需要逻辑,法律论证必须符合逻辑,倘若法律生命没有逻辑,则法律生命将不堪一击。  相似文献   
18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应适应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符合市场自由经济本质对警察的定位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忠诚、公正、服务、奉献。警察核心价值观须通过思想沟通与教育、典型示范、立足窗口服务、打造警察文化、加强载体建设等工作来宣传和培育。  相似文献   
187.
党内民主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关系到政党生命的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对党内民主问题作了深刻的理论探讨,进行了丰富的现实实践。本文通过考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内民主发展的历史轨迹,初步研究了新时期党内民主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进程,力图寻找其发展轨迹,总结其历史经验,给党内民主建设以借鉴。  相似文献   
188.
儒家倡导君子成大事必先修其身,修身则要注重个人内在的精神追求、道德修养、人格魅力、价值取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传承儒家思想的内在和谐依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9.
本文仅从价值取向和价值导向的关系论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要实现价值取向实然向价值取向应然的趋同合一,这需要社会价值导向和主体道德良心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0.
陶国根 《桂海论丛》2008,24(6):59-61
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性事业,追求公共利益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当前,市场机制介入医疗卫生领域,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及卫生事业的公共利益价值取向已经遭受挑战。为此,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应是政府的基本责任。这不仅意味着政府应有效履行传统的责任和职能,而且还意味着政府应创建和完善有利于公共利益维护与增进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