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00篇
  免费   778篇
各国政治   481篇
工人农民   895篇
世界政治   4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20篇
法律   4407篇
中国共产党   1218篇
中国政治   3206篇
政治理论   1544篇
综合类   778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278篇
  2020年   512篇
  2019年   322篇
  2018年   344篇
  2017年   349篇
  2016年   416篇
  2015年   416篇
  2014年   1150篇
  2013年   1632篇
  2012年   1402篇
  2011年   1486篇
  2010年   1317篇
  2009年   1451篇
  2008年   1485篇
  2007年   1465篇
  2006年   1523篇
  2005年   1300篇
  2004年   1273篇
  2003年   1058篇
  2002年   928篇
  2001年   695篇
  2000年   328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关系国家安全、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战略性资源。粮食安全化与政治化是国际政治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鉴于此,重新发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形成的粮食安全思想,从粮食对国家安全、国家权力以及国家道义层次考察彼时粮食安全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生粟之国亡”,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富国以粟”,粮食是国家富强的保证;粮食关乎人心向背和国家道义。齐桓公为建立霸业实施了粮食外交与粮食战略,开创了现代粮食战争的先河。“不生粟之国亡”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粮食安全思想的核心和根本,也是对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再发现的落脚点。基于此,当代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应立足于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保障国内粮食生产,积极开展粮食外交,实行粮食“走出去”战略,在全球化背景下确保实现国家粮食安全。这不仅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最重要的物质基石。  相似文献   
982.
明天启元年(1621),明朝使者单凤翔一行渡海到达日本.单凤翔带来了两年前明朝“浙直总兵”申致日本德川幕府二代将军德川秀忠的外交文书,试图就海盗问题与日本德川幕府进行直接交涉.关于这一“浙直总兵”投书德川幕府事件,明朝方面的史料难以考见,日本方面却留有颇多相关记录.但是,关于投书日本德川幕府的王姓“浙直总兵”,日本方面的史料不明其人,迄今为止的先行研究也均未对之做过相关阐释.文章试对该“浙直总兵”做考述,并因以管见当时中日交涉之一端.  相似文献   
983.
非法出入境的犯罪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声誉和国际形象,给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治安带来了很大危害。目前对非法出入境的治理认识不足,基础工作薄弱,预防打击不力,各有关部门权责不明,尚未形成有效合力。为此,必须通过改革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理机制,加强内外合作,有效治理和打击非法出入境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984.
传统的观点认为物证理化检验只能进行种属认定。物证理化检验中的种属认定和同一认定仅仅是依据了不同层次的物证反映体所导致的来源(或个体)同一认定范围上的区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认识世界能力的不断加强,物证理化检验一定可以实现从种属认定向同一认定的转化。必须坚持物证检验与案件性质和侦查过程相结合的方法,以促使物证理化检验中的种属认定转变为事实上的同一认定。  相似文献   
985.
对劳动价值源泉的现代经济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世纪之交,劳动价值论面临着社会经济现实的严峻挑战。本文通过对现代价值形成的各类问题的分析,证明了劳动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剔除了劳动价值论中某些不符合实际的传统结论,澄清了人们对这一理论的某些简单化理解,肯定了劳动价值论仍具有巨大科学意义,足以充当现代经济分析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工具。  相似文献   
986.
汉奸问题曾一度成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从受外国侵略者驱使出卖祖国利益的不同行径看,鸦片战争前后的汉奸大致可分成五类即转卖鸦片者、接济逆夷者、煽惑百姓者、充作内应者、贿夷乞降者。清政府对汉奸的防范措施主要有加强对出海民船的管理;严格军队营门管理,实行暗号制度;加大暗查力度等。清政府对汉奸的处置措施主要有就地正法;递回原籍,责令地方官严加管束;“化奸为良”等。  相似文献   
987.
面对刑事犯罪的急剧变化情况,刑嫌调控工作虽有所发展,但仍不能适应斗争的需要。加强刑嫌调控工作,可以掌握斗争主动权,先发制敌,主动出击,以有限警力、物力和时间,获取较大侦查破案效果。加强刑嫌调控工作,应根据形势变化调整刑嫌对象,诸警种尤其派出所密切配合,与阵地控制、刑事特情、犯罪情报资料工作相结合。  相似文献   
988.
梁志明 《东南亚研究》2007,(2):14-19,49
二战期间和战后,东南亚作为一个地区的名称被日益推广,东南亚学作为相对独立的学科正式形成,且日益繁荣兴盛.中国东南亚研究是国际东南亚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南亚研究进入空前飞跃发展的崭新时期.1979年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的建立,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本文回顾了我国东南亚学研究的进展、成就和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89.
城市基层党建存在社会参与不足、合作治理乏力的现实困境.基层党组织如何通过空间治理路径促进整体性党建发展,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是当前基层党建创新的重要议题.通过构建"结构—过程—绩效"分析框架,从上海市J街道党建空间治理实践入手,探究空间治理实现整体性党建的实现机制.从而发现,党组织、政府组织和社会主体的多元行动...  相似文献   
990.
赵建民 《东北亚论坛》2007,16(1):110-114
创建共同合作、协同发展的“东亚共同体”,业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历史事实证明:东亚地区是世界历史上最早“一体化”的区域;它既有成功的、进步的古代“东亚文化圈”,也有反动的、失败的近代“大东亚共荣圈”,还有设想中的“东亚共同体”。然而,现实中的“历史认识问题”,是直接关系到“东亚共同体”能否迅速建立的前提条件。为促进未来“东亚共同体”区域内的沟通和交流,需要在汉字的基础上创建共通文字,这不是复旧,而是与时俱进的创新。当人们思考构建“东亚共同体”时,在普遍关注经济协作的情况下,尤应重视思想文化观念的问题,因为东亚各国间的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问题,不能光靠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手段来解决,而确实需要从思想文化观念方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