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篇
  免费   23篇
各国政治   19篇
工人农民   12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篇
法律   116篇
中国共产党   85篇
中国政治   133篇
政治理论   46篇
综合类   23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从方法论、理论意义和制度创新三个角度把握新时代中国外交理论的丰富内涵和发展方向,是深化新时代中国外交战略和外交理论研究的重要保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也有力推动着理论范式的创新。这种创新表现为中国国际关系理念与价值创新、思维创新、模式创新和话语创新。我们需要深刻辨识中国全球伙伴关系战略对开创国际关系新模式的理论意义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对世界共同现代化的制度创新价值。21世纪的国际竞争具有新的特点,更多体现为纵向竞争、间接竞争、错位竞争。由于美国视中国为长期性的竞争对手,这使得国际体系中的大国战略竞争呈现长期化态势。我们应从更广阔的战略图谱中定位竞争,从管控竞争、化解竞争的角度去应对竞争,其中包括推动实现"真正的多边主义"。  相似文献   
92.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基层群众自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和基础工程。国家治理现代化,涉及国家治理的各个层面,其中,观念和制度的现代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3.
地方政府发起的治理实践在行动方向上有两种倾向:强推动与弱推动;在行动结果层面,又存在两种面向:无效与有效;在行动过程中为确保有效治理,常常需要整合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各自优势。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综合运用规划政治、干部考核、小组机制、情感治理、一把手负责等策略,党政体系、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正式权力与非正式权力被整合调动,有效治理呈现出别具特色的双重实践逻辑。有效治理的双重实践逻辑,确保了政府行动的合法性,同时为制度自信与治理现代化提供基础性保障。  相似文献   
94.
统一战线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充分的现实依据、理论依据和内在依据,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统一战线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制度框架的重要构成,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主体格局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思维理念的重要源泉。这就必然决定了统一战线能够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凝心聚力的团结作用、利益关系的协调作用、建言献策的智库作用、优化配置的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95.
96.
执政者是国家治理中最为关键的能动者,其执政方式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国家治理的效果,也关系到执政者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也因应着现代化的需要不断进行着自身的现代化。党的执政方式有很强的历史传承性,深受党的革命历程和成功经验的影响。党建立新中国后,开始在自己创建的国家治理体系中进行执政方式的现代化探索,当下正进行第三次现代化的探索,要根据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要求抓住关键环节,加以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97.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程序化建设伴随着现代化发展取得了初步的成绩,认识上逐渐清晰和深入:解放思想运动突破了封闭的程式观后,初级阶段论导向了循序渐进的改革发展道路;革命斗争哲学转向程序执政哲学,是程序化建设和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重要哲学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了依法治国的要求,为程序化建设提供了经济和法制保障。科学发展观将程序化建设推向深入,在和谐社会构建和改革攻坚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毛泽东时代 ,要使新中国在不利的国际环境下立足 ,国家现代化发展目标首先是求强 ;邓小平时代 ,则以求富为国家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开创出了改革开放的大局面 ;后邓小平时代 ,面临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新一轮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国家的现代化目标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全面均衡发展 ,这是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的事业  相似文献   
99.
汤毅平 《时代法学》2005,3(1):56-60
清末的法律近代化是指法律具有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法律的立法精神与特点。清末的法律近代化集中表现为清政府在政治、经济、教育及社会生活领域相继制订或颁行了一系列具有向近代国家转型性质的法律、法规和章程。从整体上来看 ,这些法律法规具有系统性、模仿性等特征。尽管清末的法律近代化结果是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二律背反 ,但它在推动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的向前发展仍然起了积极的作用 ,对民国时期的立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
赵志浩 《桂海论丛》2010,25(2):44-48
在中国近代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是被迫启动的,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接受了西方社会单线发展的历史观念。社会主义制度的选择以及后来的改革开放,都是在进步、进化等历史观的指导下开展现代化建设的,但也出现了一些像贫富差距之类的问题,追求个人之间的公平、民主和自由全面发展等问题提上了日程,此种情况下便需要在注重传统和现实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建立一个具有个性的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