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7篇
  免费   85篇
各国政治   16篇
工人农民   38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篇
法律   534篇
中国共产党   55篇
中国政治   173篇
政治理论   100篇
综合类   4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利用2010年福建省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调查数据,从性别角色、资源交换和生命周期三种理论入手,分析了福建省农民工文化生活在婚姻、年龄、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因素影响下的时间、金钱投入及文化活动种类方面的性别差异,并就研究结论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2.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化体系中最辉煌灿烂、最有活力的一个部分,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资源。培养大学生自觉成为古典文学的传承者,构建大学生和谐人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73.
我国《物权法》确立了不动产瑕疵登记救济的原则,但在适用中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应借鉴国外制度,允许登记机关收取一定比例的赔偿基金,并从基金的筹集、管理、营运及监管等方面予以设计,从而对侵权损害进行有效救济。  相似文献   
74.
人类文化的发展,从宏观上看已经历了自然文化和科学文化这两个文化千年.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极有希望建构以生命为核心的文化新千年,从而实现人类文明的整体性跃迁.  相似文献   
75.
罗马法物权冲突及其解决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洪 《法律科学》2001,(4):40-45
物权的冲突与协调是目前引起理论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罗马法在物权的冲突与协调上有一些原初的规定 ,但欠缺系统和抽象。应重新对这些精辟但略显分散的规定进行体系化整理。整理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对罗马法物权冲突的类型和解决规则进行归纳 ;另一部分是对冲突的解决机制进行整理。通过整理 ,力求发现罗马法对现代物权冲突解决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6.
二手车交易中的确权问题对解决二手车买卖引起的纠纷十分必要.主要观点,一是二手车交易合同的有效性不能确定二手车物权变动生效;二是依据不动产登记确定不动产物权的有限性以及当前我国二手车市场发票制度的不完善,物权的意思表示可以作为确定二手车权利归属的补充.  相似文献   
77.
<物权法>对船舶物权变动采用了意思主义模式,在意思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下,船舶物权变动不以登记为必要条件,登记是当事人的自愿行为而且登记只具有公示力而没有公信力.船舶物权乃物权,物权为对世权,本可对抗一切人,但依意思主义,船舶物权变动因双方当事人的合意而完成而且变动后的船舶物权在完备公示前不能对抗第三人,而不能对抗第三人之"物权"是否为真正意义上的物权,颇值疑问.一国立法在物权变动模式问题上应在考虑促进交易快捷,保障交易安全等因素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78.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由传统文化建构的意义世界的解体,不少青年人在面对瞬息万变及复杂多样的现代生活时逐渐丧失了支撑其生命活动的价值资源和意义归宿,产生了身心分离的碎片感、疲惫感、宿命感和孤独无助感。对此,德育工作必须改变过去“纯工具化”理性,赋予当代青年更多的人文关怀,如生命情感关怀、终极信仰关怀、社会责任感关怀和苦难与死亡意义的关怀等,引导他们超越自身的有限性和现实的物质纷扰,追求生命的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79.
摸底排队是侦查机关的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之侦查方针的具体体现,在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在新形势下,由于经济、科技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摸底排队工作在摸排条件、范围的确定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转换思路,将现代化的科学理念和科技手段引入摸底排队工作中,才能使其重获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80.
张利群 《桂海论丛》2007,23(2):31-34
和谐社会的审美精神,既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扬光大的需要。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文化中积淀着和谐意识与和谐美精神,建构起和谐精神的根基。现代和谐社会在继承发展中,以其现代意识提升人的综合素质,提高生活的品质,弥合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和矛盾,从而以审美精神建构和谐社会,使和谐社会呈现出审美化、理想化与现实性、功用性结合的特征,体现出和谐社会的审美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