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25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87篇
政治理论   35篇
综合类   20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柯克法官与詹姆斯国王的论争是西方法律史的经典故事,但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故事的本身可能并不是完全真实的。语境化地阅读故事的文本,可以发现詹姆斯的主张并非是完全违反常理或落后保守的,而是基于其本人与所属时代的哲学立场;而柯克的主张也并非是一味地反对王权,其理论的本身存在深刻的矛盾。在此基础上,从法律史、国家史与法理学三个角度对上述两种对立的主张进行解读,其背后实质是两种法律传统与两种国家形态的对立,同时也预示了现代法理学中两种根本观点的对立。  相似文献   
222.
权威可以分为理论权威与实践权威、事实权威与合法权威,拉兹讨论的是合法的实践权威。权力与承认这两个概念都无法有效地界定合法的实践权威,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拉兹的实践权威理论批判性地借鉴了权力论的分析模式并用行动理由作为基本分析概念。法律主张合法权威是法律的一个本质特征,法律规范也是一种强制性的行动理由,即一种内容独立的排他性理由。  相似文献   
223.
中国古代证据制度在宋代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诉讼活动逐渐文明化的必然趋向;契约制发达;审判制度变革;司法官员选任方式和务实重民观念的影响;宋代民风好讼。  相似文献   
224.
实践理性之于和谐社会的价值构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一种价值预设,实践理性的最终导向也是一种价值预设,二者之间具有同构性。同时,实践理性是实践在观念上的一种反映,因而它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的实践提供了一种观念上的先导作用,并为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一种现实的功能导向。  相似文献   
225.
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对于我国庭审制度的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我国的司法实践看,刑事证人实际出庭作证的非常少,这既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影响了庭审的质量,也严重制约着庭审制度的改革。本文着重分析了刑事证人不能出庭作证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26.
20世纪 8 0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的新产业组织理论给整个西方经济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贯穿于新产业组织理论中的现代企业观和市场观是其整个学说的核心 ,同时也是某些前沿经济理论得以衍生的重要基础。学习和了解该理论关于企业和市场的论述 ,不仅使我们能够洞悉西方经济理论发展的最新进程和方向 ,而且有助于我们用客观、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当代西方经济理论 ,并能够更好地从中汲取有用的东西 ,服务于我国现实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227.
营运车辆超载的社会危害性极大 ,经济效益的驱动、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多头管理及管理措施的不配套、特权车的不良示范 ,是超载滋生的主要原因。为合法载运者腾出获利空间 ,有偿举报超载 ,真正全方位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 ,将对根除营运车辆超载现象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28.
近几年来,江西农村投毒案件逐年增加,一次毒死、致伤多人的案件时有发生,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有必要从投毒案件增多原因及防治对策两个方面对农村投毒案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29.
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到人均GDP800-3000美元期,是一个国家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高发期,社会治安极不稳定。要遏制这一时期的刑事案件发案势头,一是要充分认识该时期刑事犯罪特点;二是要认真分析该时期刑事犯罪高发的原因;三是要精心研究这一时期遏制刑事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230.
In the large body of literature concerning John Rawls’s Political Liberalism (1993) and his conception of public reason,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implications that the constraints of public reason have for partisans, i.e. citizens who participate in politics through political partie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even on the basis of a ‘mild’ understanding of Rawls’s conception of the constraints of public reason, which takes into account the various stipulations Rawls provided throughout his later work, when applied to partisans the constraints of public reason lose none or little of their hindering force. This seriously undermines the contribution that parties and partisans can provide to the change and the varieties of public reason that Rawls himself advocates as a response to social change and, therefore, to political justification and legitimacy. Parties articulate, coordinate and enhance societal demands which, without their support, may remain unheard and fail to change the acceptable terms of public reason and political justification. If the political speech of partisans is restrained, this potential for change (and, therefore, its contribution to political legitimacy) is seriously underm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