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94篇 |
免费 | 151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220篇 |
工人农民 | 275篇 |
世界政治 | 259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410篇 |
法律 | 944篇 |
中国共产党 | 794篇 |
中国政治 | 1511篇 |
政治理论 | 600篇 |
综合类 | 22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48篇 |
2020年 | 111篇 |
2019年 | 95篇 |
2018年 | 96篇 |
2017年 | 101篇 |
2016年 | 113篇 |
2015年 | 124篇 |
2014年 | 331篇 |
2013年 | 619篇 |
2012年 | 475篇 |
2011年 | 436篇 |
2010年 | 437篇 |
2009年 | 525篇 |
2008年 | 501篇 |
2007年 | 439篇 |
2006年 | 499篇 |
2005年 | 453篇 |
2004年 | 494篇 |
2003年 | 412篇 |
2002年 | 385篇 |
2001年 | 290篇 |
2000年 | 143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既需要预防生态环境退化,还应根据生态环境发生退化的程度对其进行事后恢复。生态环境恢复关系到"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环境权益。与传统环境立法不同,生态环境恢复立法更强调对已经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事后救济。我国现行立法中,这方面的法律规范尚有诸多缺失,应加强生态环境恢复方面的立法,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42.
论德国法中的第三人缔约过失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法中长期由判例发展出的由第三人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做法已借助新债法的修订正式纳入民法典中,这一对传统意义上理解的缔约过失责任的突破昭示了该责任信赖保护的宗旨,可以对正确认识缔约过失责任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43.
《森林法》修改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修改的基本思路,主张修改后的《森林法》应该成为森林资源法律子体系中的核心法律,林业行业的基本法律,即全面反映当代新型林业和森林资源在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建设中重要地位和全面作用。认为在修改《森林法》时,必须坚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体现当代环境资源法的基本理念,在有关问题上与国际法接轨,认真总结和吸收国内有关环境资源和林业的法制建设经验。《森林法》修改应该建立在对森林的性质、特点和作用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现实存在的森林资源环境问题,突出森林保护和森林生态建设,加强对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的采用,加强对公众参与等社会调整机制的采用。 相似文献
144.
论我国饮用水源保护法律调控的基本指导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世界性饮用水源紧缺和污染所导致的饮用水源危机,不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存,而且随时可能引发国际政治问题。因此,饮用水源的保护被提上了世界各国的议事日程,并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是当代人类的普遍共识。本文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饮用水源保护立法应当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以期对完善或创新我国饮用水源保护法律调控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5.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世纪新时期的公安高等教育,促使公安高等教育能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走速度、规模、质量、效益全面发展之路;就要树立执政为民、求真务实的校长政绩观。 相似文献
146.
西部大开发中民族民间文化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对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的西部地区来说,保护好民族民间文化是西部开发中的一项重要课题。从民族民间文化的界定入手,分析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意义,在了解国内外关于民族民间文化的立法现状的基础上,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法律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7.
对法治社会理想的分析是置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重大转型期即 19世纪中叶至两次世界大战前后 ,资本主义主流社会发展进路中面临的困境及对困境的突破的大背景下展开的 ,认为西方资本主义主流社会的法治社会理想的出现和实践进路是社会矛盾的历史冲突中现实的选择。中国法治社会理想的建构和实践同样不能背离中国的国情和历史 ,而亟需解决的问题则是国家和法价值观念的重构。 相似文献
148.
之所以建构一个兼容了叙述学、文化学和传播学等理论的文体学框架,是为了对2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做出新的阐释.这一框架主要包括文体与文体学符码的理解,报告文学的体裁和语言体式、叙述模式、文化语境、文体的制作与传播等层面.阐释的意义在于,突破社会-历史批评定于一尊的传统研究格局,通过形式批评和价值批评的有机整合,显示新世纪报告文学研究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149.
行政领导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这是行政领导存在的价值所在,是行政领导合法性的确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思想保证,行政领导要拒腐防变,永远做最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150.
一个全新的社会,需要一门新的法律科学.法律知识化巳成为知识社会背景下中国法学转型的时代要求.尽管法律知识化的主张是多元的,但从其整体看,它承袭了后现代法学的衣钵,坚持以下核心观点:即将法律知识化概括为法律哲学化、法律科学化和法律平民化三个实体逻辑贯通的维度.其中,哲学化的使命是将法学从一个纯粹的科学问题还原为一个价值问题;科学化增强了法学理想图景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平民化则打破了法学的神秘性,扩大了公民的法律参与.经由此三个维度,法律知识化之科学含义方能得以丰满和立体化凸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