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4篇
  免费   86篇
各国政治   85篇
工人农民   178篇
世界政治   7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93篇
法律   661篇
中国共产党   556篇
中国政治   782篇
政治理论   425篇
综合类   15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338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279篇
  2010年   285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448篇
  2007年   565篇
  2006年   570篇
  2005年   368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Sandall  Roger 《Society》2008,45(3):233-238
Society - What is the gravest threat to “open” democratic societies today? In Karl Popper’s view it was tribalism. By contrasting closed autarkic Sparta and free-trading Athens,...  相似文献   
152.
Robin Fox 《Society》2008,45(3):239-246
Karl Popper’s equation of the closed society with tribalism is reviewed and modified. The German origins of the anthropological concept of culture and its related ideas of the folk culture and cultural relativism are explored. The vicissitudes of the idea of The Folk and its swing from Right to Left are related to contemporary neo-primitivism. The open society and high culture are defended.
Robin FoxEmail:
  相似文献   
153.
公安学、警察学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安即社会安全 (Socialsafety) ,是指人类社会的安全、稳定和秩序。公安学 (Socialsafetytheory)是关于人类社会安全问题的学问 ,研究什么是人类社会的安全 ,为什么人类社会会出现安全问题 ,怎样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安全 ,其主要范畴有安全、稳定、秩序和与之对应的战争、动乱、恐怖、灾害等。警察是指对人类社会的安全、稳定和秩序的守护 ,即对于侵害社会安全的事物的预防、察知、警报和即时抗击。警察学 (policetheory)是关于如何预防、察知、警报和即时抗击侵害社会安全的事物的学问 ,研究什么是警察 ,为什么要警察 ,怎样警察 ,其主要范畴有警察、安全、危害、犯罪等。公安学与警察学是两个区别很大的学科 ,但两者间的联系也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54.
未来社会的一种精神自觉与生活态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思想史这个角度看 ,人类自觉精神的拓展与深化是无所不及的。近代以来 ,人的自觉与主体精神的高扬使人的解放成了时代的主题。相信经历全球现代化的过程 ,人类自觉精神的拓展必将叠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仁善之域。仁、孝在未来社会作为人类的自觉精神和生活态度将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155.
学习化社会中的成人教育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成人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实现途径、终身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成人教育的发展有赖于包括目标模式、组织与机构模式和课程模式等多层面的发展模式的有效组织与实施。  相似文献   
156.
发展理论的人类需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钢 《思想战线》2001,27(4):106-1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已经突破了对物质的单一追求,而向更高目标迈进,尤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人类对生态需求、精神需求的阈值更高.因此,构建21世纪的需求发展理论应在原来以经济为核心指标的基础上拓展,加入生态、精神需求的内容.只有三位一体协调发展,人类社会才不至于因某一方面的失衡而遭受毁灭性的打击,也才能迈向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  相似文献   
15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适应我国现有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相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158.
在法治社会中如何做到"以德治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发生了剧烈的嬗变。嬗变中的伦理道德将走向何方 ?伦理道德是否具有通过调适实现自身绵延的可能 ,伦理道德应定位在多大的合理空间 ,中国将如何从伦理社会走向法治社会 ,在法治社会中做到“以德治国”。本文探讨并回答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9.
村民自治是在广大农村实行直接民主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形式之一.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体现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显示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特征.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为我国农村开辟了一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实行村民自治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0.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analyse how the Italian socialist movement viewed the social reforms of the Attlee Labour government introduced just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intention is to study the extent and limits of the labour influence on Italian socialism. The Labour Party made the re-founding of a new interclass social pact, a universal matter intending to meet the needs of both the working and middle classes. The Italian socialist movement monitored the Labour government’s changes with interest, assessing them from two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he reformist wing had a better grasp of the political–ide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Labour’s approach to the welfare state. Vice versa, the majority of the Italian socialists pursued a class socialism and a strong alliance with the Communist Party, rejecting the Labour social policy model. After the split of 1947, however, the two views of Italian socialism failed to develop and implement a political programme for a welfare state based on the British universalistic tendency model. The political weaknesses of Italian socialist organizations in the field of social policy contributed to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Italian welfare state in the post-war period and fundamentally delayed its universalistic implementation, at least until the 1960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