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5篇
  免费   63篇
各国政治   29篇
工人农民   30篇
世界政治   24篇
外交国际关系   43篇
法律   315篇
中国共产党   102篇
中国政治   226篇
政治理论   185篇
综合类   3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论应当赋予侵权债权在破产分配中以优先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东 《法学杂志》2012,33(2):137-141
"三鹿"奶粉事件凸显在企业大规模侵权下在破产程序中赋予侵权债权普通债权人的地位具有不合理性。赋予侵权之债债权以普通债权的地位是对私法概念的曲解,违背了民商法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不符合商法追求社会效益的价值诉求。基于此,应当赋予侵权之债在破产分配中以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62.
姜敏 《行政与法》2012,(2):92-99
在现代社会,许可证制度是防范环境风险最主要的法律制度。目前,学界对行政许可的一般立法原则(法律保留原则、便民效率原则、信赖保护原则、公开公平原则等)探讨甚多,而对环境行政许可具有自身特色的立法原则探讨较少。环境行政许可具有风险品性、科技背景、利益权衡、代际平衡、国际关联等五个特征,因此,环境行政许可的立法,除了须遵循行政许可的一般立法原则外,还须遵循预防、谨慎行事、合理开发利用、污染者负担、科技促进、公众参与、协同合作、国家环境资源主权与不损害国外环境等八个立法原则。这八个原则对具体制度的建构均有明确的要求,并在特定情况下使许可举证责任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63.
日本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法律环境及社会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日本政治和社会环境的改变,日本政府以“小政府、大社会”为目标,转变了社会管理职能,将很多职能移交给民间非营利组织,使这些组织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尤其1998年《日本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NPO法)》的制定及颁布,从法律层面上规范了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运行环境,使非营利组织所关注的社会领域不断拓宽,其社会贡献越来越重要.那些活跃在国外的民间非营利组织通过民间外交及社会教育活动提升了国际影响力,而在国内从事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则通过社会公益活动,增强了国民凝聚力.日本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蓬勃发展越来越成为日本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4.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圆明园铺膜事件"为契机,在全国范围掀起的"环评风暴",加深了公民对于环境影响评价的认识.对比欧美国家,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存在明显的缺陷,研究者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5.
革新开放后,越南私营企业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这一发展历程与越南政府的制度改革密不可分。越南政府通过修订《企业法》、《土地法》,加速推进行政改革等举措,为私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机制保障。但私营企业的发展在融资渠道、信息来源、债务纠纷解决等方面仍面临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66.
刑事诉讼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刑事诉讼环境会影响刑事诉讼过程,任何一个案件的刑事诉讼过程都无法脱离诉讼环境而“真空”地进行。刑事诉讼环境对诉讼过程的干预和影响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来自诉讼环境的良性影响可以促使刑事司法机关对案件的重视,从而加大对该案件的诉讼力量,例如加大追诉力度、改善追诉条件。另一方面.来自诉讼环境的非良性影响容易导致刑事司法机关面对强大的外部压力而草率结案。从而形成错案。刑事诉讼外部环境导致错案的原因,在国内体现为缺乏法律依据的个案协调、不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在国外体现为社群压力等。  相似文献   
67.
如何规制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的保险法律效果至关重要,《保险法》经过2009年之修订已有所进步。然而,《保险法》第43条之体系解释依旧难以自圆其说,依然存在许多有待检讨之处。问题的关键在于恰当处理防范道德危险与保护其他权利人之间的关系。显然,道德危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应当从严认定,其他权利人的利益应当优先保护,立法也应当沿着这一思路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68.
进入强制医疗程序视野的都是涉嫌暴力犯罪的被追诉人,所以存在刑事追诉与强制医疗程序衔接的问题。对于适用强制医疗程序的人,在审理方式和法律帮助方面,法律规定有待完善。建议设置不同类型的治疗措施,可以在妥善安置疑似精神病人的同时,加大强制医疗程序对维护社会秩序的力度;增加鉴定意见的内容,以便提前异议。  相似文献   
69.
侦查讯问是侦查员与犯罪嫌疑人在特定的环境中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的一种特殊的侦查措施,其目的在于获取犯罪嫌疑人的言词证据和线索。特定的环境和面对面的方式是侦查讯问的突出特点。单从环境因素的角度,其可分解为时空环境因素、人际环境因素和语言环境因素。不同的环境因素会对侦查讯问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人文北京”建设的核心是“人”和“文”,以人为本,以文化人,从“人”的角度,“人文北京”就是要建设更加繁荣、文明、和谐、宜居、健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从“文”的角度.“人文北京”就是要建成最具人文关怀、最显文明风采、最有文化魅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法治”建设,是人文北京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内涵要求。一方面,法治是实现真正的“人文北京”的内涵之一;另一方面,健全法制又是“人文北京”建设的根本保障。完善的文化法律法规体系、协调高效的文化执法机制、廉洁公正的司法运行机制、便捷的法律中介服务机制是文化法制建设的要求。在“人文北京”法制环境建设路径方面,建议构建“人文北京”的法制建设规划;健全“人文北京”的地方文化法规体系;创造“人文北京”的良好法治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