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37篇 |
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42篇 |
工人农民 | 136篇 |
世界政治 | 62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117篇 |
法律 | 634篇 |
中国共产党 | 276篇 |
中国政治 | 664篇 |
政治理论 | 354篇 |
综合类 | 107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49篇 |
2020年 | 82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52篇 |
2017年 | 58篇 |
2016年 | 51篇 |
2015年 | 43篇 |
2014年 | 169篇 |
2013年 | 248篇 |
2012年 | 262篇 |
2011年 | 269篇 |
2010年 | 180篇 |
2009年 | 226篇 |
2008年 | 193篇 |
2007年 | 193篇 |
2006年 | 250篇 |
2005年 | 185篇 |
2004年 | 181篇 |
2003年 | 194篇 |
2002年 | 191篇 |
2001年 | 117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科技创新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地方科技立法要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必须遵循科技创新规律,符合科技进步的内在要求。但目前地方科技立法与科技创新规律不协调的状况依旧存在,地方科技进步立法须作进一步完善,须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加大投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鼓励可持续创新。 相似文献
132.
论问题引导型法学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知识不仅可以而且应该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传授。所以,我国的法学教育必须实现从“知识灌输模式”向“问题引导模式”的转变。“问题引导模式”的内核在于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师自身具备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前提下,“问题引导模式”的实施还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要求学生预习教材;引导学生关注实际问题;因地制宜选择教学方法;掌握提问技巧;消除权威意识。 相似文献
133.
在工业化的初始阶段,苏南地区主要依靠要素、投资驱动产业升级.进入21世纪以来,这种高投入、高消耗的产业升级路径,使其进一步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借鉴日本和韩国等国相关的做法和经验,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苏南地区必须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其基本路径是: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突出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科技创新的机制环境,积极推进国际技术的转移与合作,大力促进产业的企业区域集中,加快传统优势产业的高新技术改造. 相似文献
134.
学术瑕疵类、学术垄断类失范行为之所以普遍存在,与科技伦理教育观密切相关。当前,我国的科技伦理教育主要存在法治意识淡薄,忽视培养具有法治思维的科技伦理专业人才,以及缺乏法治化制度保障等问题。然而,法治思维作为社会治理的核心思维,具有将其引入科技伦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实现规制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以净化科技伦理生态的道德理想,需要在科技伦理教育的过程中中融入法治思维并凸显法治作用,从而构筑起坚不可摧的法治屏障。所以,法治思维视域下科技伦理教育观的完善应从德法并重,严重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应以法律规制为主,且科技伦理教育中亟待重视法治思维的培育等方面着力;法治思维视域下,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对于科研人员科技伦理教育观的培育应从增设科技法和知识产权法课程,强化警示教育,且在对于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学术研究和立法规制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35.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的提出,使人们获得了研究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新视点,这就是文化的视点、文化和文明发展的历史视点。要正确认识政治文明发展中的文化继承和超越、拒绝和借鉴问题以及文化发展中同一性与差异性的关系,从而。适应时代要求,推进政治文化创新。在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上的创新,是党能否把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创新的成果转化成制度创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6.
傻化是操作技术的简易化,是用少的或浅显的知识去使用产品。“界面”(操作技术)是可以相对独立于“系统”(运行技术)的。技术傻化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原因是:(1)现代社会的知识成指数函数增长,科技产品极大丰富;(2)专业化分工日益加深,制作(生产)日益与使用(消费)相分离;(3)开发商为实现其产品大众化目标,不断使其产品的操作简易化。技术傻化在发展中国家中有其重要功能。它有助于高新技术的推广普及,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有助于消除现代社会中的“数字鸿沟”这一新型不平等形式;有助于丰富普通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7.
论科学技术发展对法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明亮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7(2):90-95
科学技术发展对法律有影响深远,但是也有许多限制。科学技术发展促进了法律的深化,集中体现在科技法及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知识产权法的产生和发展上。科学技术发展又从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促进生态法的诞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8.
知识产权私权性质的变化及其与技术创新政策的协调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传统私权性质的变化以及知识产权法律公法属性增强的现实出发,阐 明21世纪在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知识产权已经成为社会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的前 提下,技术创新政策与知识产权法律的协调配合就成为整个激励智力创造和技术创新制度安排 的必须。对技术创新政策与知识产权法律的协调机制从总体上进行探讨,并就科技计划制定和 科技战略规划、科技成果界定及其知识产权归属以及科技成果的奖励制度等方面作了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139.
对我国法学教育改革创新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前的法学教育虽然获得较快的发展,但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同质化方面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加入WTO后,这种差距将越来越明显,对我国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带来滞后影响。面对机遇和挑战,必须对当前我国法学教育存在的弊端进行改革,重新对我国法学教育进行定位,并加强国际法学教育交流,借鉴世界先进法学教育理念与模式,加快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0.
电子商务活动对社会的多个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对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内容、保护方式、具体的原理及制度构建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立法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司法为拓宽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做了一定的探讨。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自律机构和规则、逐渐完善相关的立法、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协调国际上的知识产权保护,是发展电子商务并充分保护知识产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