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0篇
  免费   68篇
各国政治   29篇
工人农民   55篇
世界政治   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篇
法律   667篇
中国共产党   184篇
中国政治   482篇
政治理论   177篇
综合类   106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he rise of China increased competition fo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xports for the ASEAN economies. It also increased ASEAN trade with China. But, are ASEAN countries able to move up the value chain in their trade with China? The objectives of this article are to examine upgrading in th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value chain through changes in the product quality of parts and components (PNC) exports from ASEAN to China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se changes on their ICT trade with China. The main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little or no product upgrading in the most important SITC 776 sub-component of the PNC exports from the four major ASEAN economies (ASEAN-4) to China after 2005. It is also found that improvements in product quality are more apparent for SITC 772 but this product group constitutes a small share in total manufactured exports from the ASEAN-4 to China. Lastly, with little or no product upgrading, exporters from the ASEAN-4 have shifted to exports of non-PNC goods to China. This shift has enabled the overall ICT exports from the ASEAN-4 to China to continue to grow for the period of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992.
经济法是一门新兴的部门法,它的出现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及客观的历史渊源。经济法出现之初始终伴随着国家强制干预色彩,“市场失灵”是国家干预的理论基础。经济法是以国家公权力的强制手段面貌出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人的基本权利是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和宗旨。维护公平竞争、进行宏观调控、实现社会整体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93.
论高校教师师德修养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德修养是教师的永恒主题。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师德修养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如何使师德修养与时俱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而达到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水平,这是一个亟待研究、探索的课题。本文结合当前高校的实际,客观分析了当前高校教师队伍的师德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加强师德修养的价值,提出了加强师德修养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994.
期待可能性理论因其立足人性,符合刑法谦抑原则等而具有相应的合理性。结合我国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大力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新形势,借鉴其"合理内核"对我国当前的刑事司法具有特别意义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95.
作为人类长期生活过程中发展形成的制度事实,法律具有目的性。法律的目的有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结合的特点,法律的目的可分为价值论层次的法律目的与工具论层次的法律目的。法律的目的与法律的价值、法律的理想、法律的作用既存在区别,也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996.
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是对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和理念的变革及创新,反应了21世纪知识经济的本质和要求。它强调现代企业管理要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性的完整性和人的需要的多样性,辅之以思想引导和政治教育,从而凝聚人心,汇聚群智,更好地实现企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97.
新闻价值一般理解为是新闻客体所具有的客观属性对于新闻主体需要的一种效应,它来源于新闻客体,取决于新闻主体,产生于新闻实践活动。对新闻活动中“新闻价值主体”进行探讨,必须从两个不同层次进行认识:一个是直接面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加工的新闻工作者;另一个便是面对经过选择加工并经过各种通道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受众。以受众为中心、以传者为主导,实现两个主体价值评价的最大重叠才能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998.
刑罚的伦理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罚是刑法的核心。作为法律概念,刑罚充分体现了法律和道德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体现这种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刑罚必须具有正义、功利和公平这三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伦理属性。正义是刑罚存在的基础,功利是刑罚追求的目的,公平是贯穿刑罚始终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9.
赦免制度在我国久未启用,而激活我国的死刑赦免制度不仅具有政治、社会、司法价值,而且对于缓和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改善我国的国际形象,消除社会矛盾,减少死刑误判都具有重要意义。出于国防、外交等国家利益以及人道主义考量,对死刑犯可以考虑赦免,但对于社会危害性极大,造成极其严重后果的死刑犯则不能赦免。  相似文献   
1000.
从德性、道德与幸福的内在关联看,目前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知情分离、知行脱节、知信疏离等困境。对此必须创新德育路径,具体表现为三方面:在德育目的及功能上重视德育的主体性价值,在德育内容上加强德福一致的幸福观教育,在德育方式上强化体验式和实践性课程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