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6篇
  免费   27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37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302篇
中国共产党   76篇
中国政治   175篇
政治理论   65篇
综合类   4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1997年我国《刑法》修订后新设立的罪种。它包括组织、领 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目前黑社会性 质组织犯罪比较猖獗,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对其进行严厉打击。  相似文献   
72.
产品质量事故的赔偿责任尽管属于侵权法范畴 ,但同时存在侵权责任与合同责任的竞合。产品质量事故的赔偿范围既包括财产损失 ,也包括人身损害。其中财产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人身损害除包括因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以外 ,还包括适当的精神损害。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立法责任。  相似文献   
73.
消除与化解群体性治安事件应从揭示其萌生、发展的机理着手。群体性治安事件的生成离不开社会矛盾的积聚、违规群体的形成和情境因素的催化这三个要件。去除全部或部分的要件,就切断了事件萌发的生成链,这也应是消解群体性治安事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是把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运用到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实践的重要结论。社会建设要满足人的发展需要,社会建设要实现社会和谐,社会建设体现党的执政先进性。这些都源自于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75.
侦查程序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侦查程序的性质进行研究 ,其源起的语境应当成为分析的切入点 ,并通过对其荷载历史样态存在的应然性进行解读 ,客观地探讨侦查程序所存“习惯” (行政程序性质 )的“合理性” ,窥探出侦查程序背后深藏着决定其构建体系的固有的规定性 ,追源出理论依据 ,转换侦查程序现存范式 ,超越现有“文本”的目标。  相似文献   
76.
浅析对马克思"人的本质"论述的认识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论述的理解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解。事实上,马克思的论述不是对"人的本质"的定义,而是揭示了人所表现出的善恶是由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不是社会属性决定的;马克思的观点不是环境决定论。  相似文献   
77.
倪慧芳  李韬 《思想战线》2001,27(6):40-43
生态伦理有其深厚的文化渊源,人类在初始时期就具有了朴素的生态伦理意识,在世界四大宗教以及中国儒道哲学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马克思关于"自然-人-社会"辩证关系的理论不但与生态伦理学具有一致的旨趣,而且还为当代生态伦理学的良性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和正确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78.
再论跟单信用证条件下的提单担保物权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质押合同成立及生效条件、银行对信用证条件下提单具有质押权的质疑、银行对提单留置权的取得与实行 ,及我国现行法律体制能否有效地保护银行的提单质押权等方面论述了提单在跟单信用证条件下的担保物权性质。  相似文献   
79.
行政复议法的审查方式分为书面审查和非书面审查两种审查方式,不同的行政复议审查方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关键性规则和隐藏在其背后的目的要求。行政复议审查方式的选择不仅受制于行政复议的目标定位、复议案件本身性质这些内部因素,而且还受制于行政复议在整个权利救济体系中的目标定位、当事人的真实诉求这些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80.
本文从社会历史研究的角度剖析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诗作 ,指出狄金森笔下的自然对人类时而慈爱友善 ,时而充满敌意 ,既带给人类愉悦与和谐 ,又给人类以伤害。论文深入个人的、文化的和历史的背景 ,剖析造就这种矛盾的自然观的原因 ,从而揭示了困扰众多中国读者的“狄金森之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