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3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篇
法律   469篇
中国共产党   148篇
中国政治   339篇
政治理论   158篇
综合类   37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
3.
传统的侦查定式——“侦技分开”,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它违背了科学的认识规律,导致刑事技术人员不足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还使侦查人员的知识结构产生重大缺陷。这种僵化的侦查定式应被一种新的科学的侦查思路——侦技合一所取代,这种取代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民事发回重审制度的检讨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民事二审发回重审制度存在很多弊端,在司法实践中出现变形和扭曲,有违该制度设立初衷。两大法系国家对发回重审的制度规定可以借鉴来重新定位我国的发回重审制度,文章从废除因事实、证据原因导致的发回重审,明确程序性发回事由,严格发回重审案件审限,改革发回重审裁判文书等入手,提出完善民事发回重审制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吴延溢 《前沿》2005,(2):117-118
随着司法活动的不断发展, 我国现行的司法鉴定制度一直隐含着的种种弊端日益暴露出来,如鉴定主体的非独立性, 鉴定决定权的冲突性, 鉴定受理方面的无序性, 鉴定标准的任意性, 鉴定对象的模糊性, 重新鉴定的规则缺失性以及相关法律文书的失范性, 等等。这些制度方面的缺陷迫切要求我们对现存制度进行全面地解构与重构,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化解各种制度上的结症。  相似文献   
6.
社会是一个有机的动态系统,由众多要素或次级系统构成。经济、政治、文化要素是社会系统中的三大核心要素。这三大要素在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正发生着剧烈的变迁,并导致了社会系统的解构。通过分析社会系统解构的原因,可以得出结论:现代化进程中的分化力量、整合力量和传统国家社会力量之间的对抗是造成社会系统解构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构现代和谐社会的思想,并站在中国现代化继续发展的角度对和谐社会作了全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区位优势重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前,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周边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还主要以低层次初级产品与劳务输出为主,没有充分发挥出东北所拥有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需要加强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这需要重构区位优势,调整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地区国际分工的产业组合。为此,要加快产业转型,打造世界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替代产业;做强做大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产业。  相似文献   
8.
行政诉讼的被告资格一直是困扰行政法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一个难题,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学术界错误地把行政主体资格作为认定行政诉讼被告的条件。事实上,从便于诉讼的角度出发,行政诉讼被告的认定规则完全可以简单化。值此我国《行政诉讼法》修改之际,参照世界各国行政诉讼的被告资格制度,重构我国行政诉讼被告资格范式,对于正确发挥行政诉讼的应有功效,理顺行政组织法研究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建雄 《法学杂志》2007,28(6):71-75
检察业务考评作为检察权运行的监督管理机制,在长期执法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其主观理想主义的设计和传统价值观念的滞后,未能全面准确地体现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职能特征.基于检察官客观公正义务和"法律守护人"的角色定位,立足于中国现实及社会背景,笔者主张用动态的检察权运行全程监控评判机制,取代静态的传统的年度考评机制.  相似文献   
10.
天人合一思想与孙中山的五权宪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该命题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使得传统中国的权力始终朝着集权的方向发展。“天人合一”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立宪运动也产生了影响。正是基于该思想,孙中山在五权宪法中设计了一个集权的“万能政府”。由于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支配作用,近代中国宪政运动终归失败。从中可知:我们不能忽略传统文化对舶来宪法的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