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4篇
  免费   80篇
各国政治   79篇
工人农民   28篇
世界政治   8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1篇
法律   1138篇
中国共产党   54篇
中国政治   281篇
政治理论   260篇
综合类   100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BSTRACT

This article assembles a picture of Yemen’s 2013–14 National Dialogue Conference (NDC) by collecting perspectives from local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CSOs), which are contrasted to the views of international commentators. Despite all efforts by internal parties as well a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dialogue failed to avert war, which broke out shortly after. Through interviews with 50 CSOs, we reconstructed the reasons for failure, as well a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observed strengths of the dialogue. Half of the consulted organizations were directly involved in the NDC, either as an invited participant or in a brokerage role. The other half concerns outside observers. We identify aspects on which the opinion of the CSOs converge, but also highlight striking divergences depending on insider/outsider status. In contrast to the view espoused in the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the CSOs overall feel that, in spite of all its procedural and substantive flaws, the NDC was a significant junction in the long road towards peace and stability and laid important groundwork for future dialogues.  相似文献   
2.
婚约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熊进光 《河北法学》2003,21(6):54-59
婚约是婚姻关系建立前的习惯性程序,经历了从罗马法、寺院法到近现代法的不同发展时期,产生的法律效力也各有不同。婚约在我国是一种重要的民事习惯,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对婚约关系的调整。婚约的成立应以当事人自愿自行订立、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未婚及无禁止结婚的血亲关系为条件,依法成立的婚约对双方当事人及第三人均产生一定的法律效力。婚约存续期间双方互赠的财物,在婚约解除时应按不当得利予以返还。一方擅自解除婚约或因他方过错而解除婚约的,无过错方可请求损害赔偿。将婚约视为纯粹的道德问题,不仅人为地缩小了民法的调整范围,也不利于财产纠纷的解决,应通过民法典的制定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精神病人合同能力鉴定的相关理论 ,解决合同能力鉴定中鉴定标准混乱的问题 ,对合同能力鉴定的法律基础、标准、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的区别 ,民事行为能力的广义、狭义区分进行了论述。提出合同能力鉴定的核心问题是意思表示的真实性 ,主张将合同能力分为有、无两级 ,强调合同能力的分级与民事行为能力的等级存在区别。并提出合同能力鉴定的程式为 :首先判定其行为能力 ,有行为能力相应具有合同能力 ,无行为能力即无合同能力 ,限制民事行为者 ,应根据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生活关联度 ,再分为有合同能力、无合同能力。  相似文献   
4.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廖中洪 《现代法学》2003,25(3):130-137
文章采用比较的方法 ,通过对国外有关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立法规定的研究 ,从诉讼法理的角度 ,对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范围、方式 ;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以及可否对检察机关进行反诉、调解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5.
朱志晟 《河北法学》2003,21(5):50-53
最密切联系理论,是近年来西方国际私法理论与实践中最引人注目的进展。拟从涉外侵权法律 行为的法律选择规范着手,对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间组织研究中的概念矛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关于社会组织研究在主体概念的使用上存在一些矛盾 ,导致学术界的现有研究面临诸多困境。解决概念使用和研究效用的矛盾 ,要在兼顾逻辑顺畅和边界清晰的前提下 ,慎用外来概念 ,对比研究时最好集中使用“非营利组织”概念 ,国内研究统一使用“民间组织”概念 ,把“官办”、“半官办”的社团组织及“公办民助”的事业单位概括为“准民间组织” ,以与纯粹的民间组织相区别。  相似文献   
7.
论阐明权的界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力 《法律科学》2006,24(3):82-92
规范阐明权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明确阐明权在民事诉讼中的适用范围,在我国阐明权的界限应当如下第一,对于大部分民商事案件,都应当适用阐明权;但是,对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有关公益的诉讼、特别程序案件不适用阐明权。第二,阐明权适用的诉讼事项主要应是实体事项或者可以决定实体权利归属的程序事项。第三,阐明权适用于当事人,当事人的诉讼代理人,特殊情形下的案外人,以及有权启动再审程序的人。第四,阐明权的基准时通常应当是言词辩论终结时。  相似文献   
8.
大陆法系以民事法律关系为核心的民法理论体系在中国业已形成 ,诸多英美法系的概念在合同法的立法过程中又被吸收到中国来 ,要约便是其中之一。这两者如何融合 ,使民法理论体系得以理顺 ,不但有理论意义 ,而且颇具现实意义。把要约定性为民事法律行为 ,可以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9.
自19世纪以来,大陆法系各国纷纷制定颁布了自己的民法典,掀起了制定民法典的浪潮。然而,在论及制定颁布民法典的原因时,多数学者往往忽视法律的统一这一因素对其的影响。实际上,从大陆法系各主要国家制定颁布民法典的最直接、最现实的目的来看,都是基于对已有分散的法律进行统一的需要。基于同样的原因,英美法系的国家也制定颁布了民事单行法。  相似文献   
10.
环境权:一种新兴的现代人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是最基本的权利,环境权来自人权。生存权位于人权的核心,而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是不可剥夺、不可放弃和替代的权利。如果没有环境权,传统人权体系中的生存权就不可能得到完善的保障。环境权源于生存权,但超越了生存权,因此它是一种新兴的现代人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