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06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5篇 |
工人农民 | 17篇 |
世界政治 | 95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46篇 |
法律 | 139篇 |
中国共产党 | 210篇 |
中国政治 | 937篇 |
政治理论 | 65篇 |
综合类 | 99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68篇 |
2013年 | 51篇 |
2012年 | 70篇 |
2011年 | 71篇 |
2010年 | 69篇 |
2009年 | 71篇 |
2008年 | 105篇 |
2007年 | 154篇 |
2006年 | 153篇 |
2005年 | 168篇 |
2004年 | 180篇 |
2003年 | 67篇 |
2002年 | 101篇 |
2001年 | 73篇 |
2000年 | 107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汤浩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0,(1):24-26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伟大启蒙思想家。针对历代王朝奉为圭臬的“宽猛相济”的治民原则,提出了鲜明而独到的从严治史主张。这在中国行政文化史上,可以说是一大贡献。本文对王夫之的这一主张从先严上官、重法倡廉、注重选贤养士三个方面作了认真的辨析。 相似文献
2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1,(7):45-47
1、中央电视台《海峡两岸》:台湾的秦慧珠最近公布了所谓陈水扁收受大陆"政治献金"的证据,您对此有何看法?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早在10月14日就已经明确指出,秦慧珠制造所谓"中共金援陈水扁"的谣言纯系无中生有。现在秦慧珠仍然执迷不悟,竟然以伪造的文书,继续造谣,显然是十分愚蠢和拙劣的。2、美国有线广播电视公司:您觉得是否要让陈水扁走出第一步。回到"92年的共识"才能恢复两岸对话?对于"92年的共识",台湾有人说当时对一个中国有两个不同的认识,您有何 相似文献
243.
1944至1945年8月间,中国抗战进入尾声。当社会各阶级都在为抗战之后"干什么"积极行动之际,中共也有了自己逐渐明晰的政治设计。作为延安时期中共机关报,《解放日报》社论在宣传党的政策决策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从中可以清晰把握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前后的政治主张。其时,中共最重要的政治设计在于包括国民党统治集团及各党各派在内的"联合政府",为此,中共曾积极努力力图使其变成现实。不过,中共也一直坚持中国的出路在于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并且在解放区较为彻底地实行了这一道路。在"迂回曲折"诸路不通之后,中共最终选择了剔除国民党统治集团的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另外一条"联合政府"的道路。 相似文献
244.
1895~1945年日本因不平等的中日《马关条约》强据台湾达50年之久。日本殖民者出于本国的利益与需要,先是将台湾作为日本的原材料与资本输出的基地,后又将它作为战时的军需品与“南进”(中国华南及南洋地区)基地而大加经营,致使台湾经济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目前,台湾岛内少数“台独”分子为了给“台独”理论寻找历史依据,或为了其他政治目的,对日本的殖民统治歌功颂德,声称“日本给台湾带来了现代化”,并为台湾今天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为澄清是非,本文拟对日据时期台湾经济发展的实质试做探讨。 相似文献
245.
国民会议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治主张.在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结合时局的变化,多次重申国民会议主张,并对国民会议的地位、职责、阶级构成、领导力量、组织形式、实现途径和实现步骤等进行了全面具体的阐述,使国民会议主张的基本内涵不断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246.
247.
248.
4月17日 ,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在福州市举办“弘扬传统文化 ,促进祖国统一”学术座谈会。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 ,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渝民 ,省社科院台研所所长吴能远 ,省台联副会长柯连妹 ,省台盟副主委陈美光及有关部门领导、台湾问题专家、在榕台胞4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与会者对“台独”分子吕秀莲公然挑衅一个中国原则表示极大的愤慨 ,一致认为 :吕秀莲鼓吹“台湾的主权是独立的” ,台湾与大陆“在历史上是远亲”、“在地理上是近邻”等言论 ,严重歪曲历史事实 ,是极为荒谬的 ,其居心是… 相似文献
249.
正一、构建信访司法终结制度。信访作为颇具中国特色的一项制度,一度成为权利主张的一种主要方式。但是,由此也引发了不少问题,其典型反映之一即是"信访不信法"。究其根源,虽然具有相当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但有必要回到规范分析的角度来审视制度不足及其完善的必要。国务院于2005年通过的《信访条例》第2条规定:"本条例所称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 相似文献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