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2篇
工人农民   24篇
世界政治   7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4篇
法律   481篇
中国共产党   603篇
中国政治   681篇
政治理论   93篇
综合类   19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刘远山 《河北法学》2004,22(8):6-11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是目前日炽的一种国际犯罪,国际社会非常重视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惩治、预防和打击,缔结了一系列反恐多边条约。反恐多边条约的实施主要是缔约国的实施(即国内层面上的实施),可以分为直接实施和间接实施两种模式。反恐多边条约的国内实施于惩治和预防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发挥了重要作用。反恐多边条约在我国得到了很好的实施,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某些弊端或不足,亟须完善,关键是要尽快制定一部专门的反恐特别法。  相似文献   
92.
论刑法中危害行为的有意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中危害行为的概念应舍弃意思要素,是近年来部分学者提出的一种颇有影响的观点。本文对该观点所依据的几点理由进行了分析,认为有意性仍然是刑法中危害行为的必然要素,并将刑法中危害行为的有意性与作为犯罪构成主观要件的故意与过失区别开来,认为危害行为的有意性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本身所持有的心理态度,而作为犯罪构成主观要件的故意与过失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引起的危害结果所持有的心理态度,二者在内容、性质、功能以及法律后果等四方面存有显著的区别。此外,本文还对二者在司法实践中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归纳分类。  相似文献   
93.
上海合作组织持续稳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合作组织是横跨欧亚大陆、合作领域广泛、具有勃勃生机的一个区域性合作机构。成立八年来,它的组织机制和法制建设日臻完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上升,逐渐走向成熟发展阶段。"上合效应"已从俄罗斯及中亚辐射到整个南亚、中东以至其他地区,成为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地区性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94.
论过度饮酒人的刑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星  王曼曼 《求索》2011,(7):157-159
过度饮酒的情形繁多且复杂,我国刑法仅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虽然刑法修正案八中增加了对醉酒驾驶处罚的规定,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在认定过度饮酒人的刑事责任时仍困难重重。本文认为应该合理增加过度饮酒犯罪的刑事制裁方法,严格司法鉴定程序。  相似文献   
95.
钟春云 《当代广西》2014,(23):22-23
正11月21日上午,南宁市良庆区那马镇坛良村坛板坡人声鼎沸,"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摄影纪实活动走进坛板坡。在村头的感恩亭前,展出的一幅幅照片记载着去年李克强总理冒雨深入坛板坡调研的每个瞬间,也展现了坛板坡一年多来的美丽蜕变。去年7月9日,李克强总理坐在村口的大榕树下和村民们亲切交谈,就村庄的发展出主意、想办法,离开时,村民将两筐自家种的花生送给总理。总理接过花生,郑重地递给旁边的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和自治区主席陈武,并说:"一筐代表水,一筐代表路,我和书记、主席一起承担起这个责任;同时我要从两个筐  相似文献   
96.
宪法上的人格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有关私法上的人格权之讨论在近年已近乎白热化,那么宪法中的人格权却还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然而,在德、日等国的法制史上,一般人格权的概念却曾经先由宪法条文中引出,转而反哺于私法;而倘若忽视宪法上的人格权理论,则不可能完整理解民法上的人格权。从德、日诸国精致丰富的人格权理论观之,人格权内涵中最具特征的当是其概括性,它以保护人格的自主发展为主轴,特别保护隐私权、名誉权和自我决定权等。然而,为了克服其内容上的这种宽泛性和多元性,两国法院也确立了人格权的范围理论和多重审查基准,为人格权的保护和限制划定相对明确的界限。凡此种种,均值得吾人借鉴。  相似文献   
97.
吴庆荣 《中国法学》2006,11(4):62-68
近年来,学术界对国家安全的界定大多仅从国际关系的视角出发,见仁见智。我国的立法也陆续将国家安全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写进了相关的法律及规范性文件。国家安全作为一个法律专门术语,对其解释不应是随意的,应当从法律上作出明确的科学界定和立法解释。国家安全表征着一国宪政法律制度的正常稳定状态,是一种特殊的法律秩序。从法律上科学界定国家安全,有助于实现国家安全法制的统一性、严肃性,也有助于开展国家安全法学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98.
陕西上智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创建于2008年,注册资本1000万元,是一家集科研、农业种植、畜牧业养殖、食用菌研发、培育技术培训及系列产品的生产、销售、加工;猕猴桃的种植、收购、仓储、深加工和销售;养老基地的建设、管理;生态保健设、经营、管理为一体的民营经济实体。  相似文献   
99.
论我国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诉不加刑原则是世界各国通用的原则 ,我国的上诉不加刑在司法实践中与审判监督程序相悖 ,从而淡化了被告人的上诉权 ,使上诉不加刑原则流于形式。为此 ,首先必须完善审判监督程序 ,实行有条件的不加刑 ;其次 ,刑事诉讼法应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的上诉权 ,平衡于被告人的上诉权。  相似文献   
100.
云溪子 《小康》2006,(3):76-76
善,是对符合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或事件的肯定评价,比“非恶”含义更广,还有吉、美、良、好等意。古往今来,对“善”的阐释、探讨与争论不绝于史,世人公认,善是应提倡与褒扬的美好德行,历朝历代都提倡多行善事。吾一心求善,同情弱者,乐于助人,虽做得不尽如人意,却终生竭力体行。因“追求完美”,总觉得未达高境界,于是常想:善当分高低,何为“上善”?老子《道德经》称“上善若水”。吾搜索枯肠,似悟似迷。水虽普通,却为生命所必需。水虽柔弱,却能淹没任何顽石,包容无数生或非生之物。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滋润大地,不争高下,更不求回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