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29篇
工人农民   30篇
世界政治   18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1165篇
中国共产党   1611篇
中国政治   1467篇
政治理论   306篇
综合类   1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587篇
  2013年   556篇
  2012年   592篇
  2011年   651篇
  2010年   661篇
  2009年   525篇
  2008年   379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2月17日上午11时左右,时任四川省崇州市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局长的柯建国从办公楼上坠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时年45岁。  相似文献   
72.
《法治与社会》2015,(2):14-15
2014年,身处改革深水区的中国,沿着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正式步入了"深改元年"。这一年,政治权力的自我变革,执政风格的清新气象,成为见证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这一年2月25日,习近平继去年年底微服造访庆丰包子铺后,于雾霾天中再次现身北京南锣鼓巷,其简朴亲民的作风一改中国官员的传统形象,而传神表达公众感受的"习大大"呢称,也因此在民间口口相传。这一年,国家领导人率先垂范的同时,执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进入收官,历时一年多"从严治党"的整风,收获了清退公车、腾退住  相似文献   
73.
颜武 《检察风云》2012,(16):26-28
一个国家的首相,下班和外出居然都是步行的,没有保镖跟随,也没有道路管制,更没有庞大车队呼啸而过,结果,一天晚上,在他看完电影步行回家途中不幸遇刺身亡;一个国家的副首相,使用了公务信用卡购买仑人衣物,就被媒体曝光引起非议被迫辞职。前者发生在1986年,首相名叫帕尔梅,  相似文献   
74.
晨未 《政府法制》2013,(8):17-17
清嘉庆初年的和坤案震动天下,和砷贪污数量之大、包天之胆不该仅归罪于和坤的为官道德,还有他人的推波助澜。这些帮凶在和坤的贪污生涯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报告中有一个人并不是很显眼,只是个山东巡抚,叫刘国泰,但此人可谓是和坤的捞钱耙子,他仅用了几年时间,就为和坤捞足了七十万两白银、  相似文献   
75.
《廉政瞭望》2012,(6):45-45
日前,深圳市发布《关于廉洁城市创建中诚信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公务行为将实行终身负责制。规定出台后,引起了激烈讨论,支持者甚多,担忧者也不少。“终身负责”真的能让官员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来吗?  相似文献   
76.
汤拥华 《检察风云》2012,(14):16-17
【一家之言】中国历来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现在的流行趋势则是‘牡而优则学”,官员读博已成常态。前段时间,清华大学“论文博士”事件引发网民热议。议论的焦点,一是官员如此轻松地拿到博士学位是否应该?二是何谓“论文博士”?不需要上课,仅仅完成论文答辩就可以拿到博士学位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77.
在网络曝光和网友围观的强力氛围下,一些腐败官员会更加"隐蔽",这导致反腐查处难度加大时下,最给力的反腐力量莫过于网络。从博客到微博,从飞信到微信,网络搭建的媒介新平台,正让"监督亮点"无处不在,让"反腐触角"无孔不入。相较于过去单一化的反腐监督手段和模式,网络媒介上的"技术赋权"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舆论监督平台。我们可以看到,当下无数网络草根个体问政热情高涨,  相似文献   
78.
张军 《法人》2013,(1):73-75
雍正治贪先从整肃财税制度入手,推行耗羡归公之法,以明规则取代潜规则,切断官员"小金库"的来路,继而用收支两条线的政策高薪养廉,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官员贪腐行为康熙皇帝为一代雄才大略的君主,其在稳定统治秩序上,功莫大焉,早年治贪也颇见成效,然而待到内外稳定,天下太平之后,渐入暮年的他遂有了求稳怕乱的心理,官场贪腐此刻已极其盛行。尤其是州县一级官员,常以征收耗羡盘剥民众,蚕食国家收入。"耗羡"是附加在正税之上征收的抵补实际损耗后的盈余部分。清初赋役沿袭明朝万历年间钱粮则例旧额,除正额赋银(地丁银和漕粮)外,  相似文献   
79.
《党课》2013,(24):53-54
“官本位”产生和存在的原因是长期、多方面的,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及其制度体制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从当前实际来看,官员权力过大、“灰色”利益过多,缺乏有效监督而引发的官场“富营养化”是催生“官本位”意识的关键因素。破除“官本位”意识,  相似文献   
80.
《理论与当代》2014,(10):54-55
正公方彬在8月的《人民论坛》上撰文指出,在某些特殊领域或腐败重灾区,沉疴日久,不"换血"无以新生。在这种情况下,可考虑打破常规,突破现行体制机制限制,拓宽人才使用空间。一是选用逆淘汰出局者和被潜规则"冷藏"者。这一对策能产生价值导向的作用,即让保持道德形象者出主流仍能回主流。我们为什么没有几人主动引咎辞衰?因为不管何因,出局后再无入局之可能。所以,打破出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