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81篇
中国共产党   73篇
中国政治   133篇
政治理论   39篇
综合类   4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缅甸民主“试水”:向专制告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因才 《廉政瞭望》2010,(23):60-61
11月7日,缅甸举行了20年来的首次全国议会选举,2900万合格选民有千万以上走向各地的投票站。在这之前,军政府正式启用了黄绿红三色新国旗,并在国名“缅甸联邦”后面加上了“共和国”三字,最高领导人丹瑞大将也宣布将退出政坛。民主在这个贫困的佛教国家里似乎触手可及。  相似文献   
292.
隋唐王朝在中国封建史中是相当富足的两个朝代 ,其先后由盛变衰的过程令人深思。从某种意义上说 ,隋不是亡于国力的衰弱上 ,而是亡于缺乏必要的权力制约机制。唐以安人、节俭、纳谏和思危总结了隋灭之因 ,却最终无法避免帝国崩溃之命运。皇权对于官吏权力的制约通过其评价、协调和惩治功能表现 ,宦官制度和特权主义的存在削弱了皇权的控制力 ,并导致官吏层面上的大面积腐败。封建统治者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在封建专制制度下 ,既不可能于社会中建立起一种由下而上的防止统治权力腐败的监督系统 ,或于政权内生长出一种由上而下的权力制约机制 ,也不可能在反腐倡廉方面形成持久且行之有效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293.
潘军 《学理论》2009,(27):51-52
民主是现代政治的主流话语,集中是政治操作的必要手段。民主的现实需要集中,集中是民主的必要补充。我国的民主集中制和西方的精英政治是处理二者关系的典范,尽管二者有着明显的本质区别。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在现实和未来政治中必将得到更好地统一,不断走向更高的民主,走向合一。  相似文献   
294.
中国传统的县域治理体系存在于整个皇权帝制时代,有着两千多年连贯的历史。考察历史上的县域治理体系,能够为今天的乡村治理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中国传统的县域治理体系是按照皇权统治逻辑,伴随着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即皇权统治体系的构建而产生的,是其末端组成部分。县衙及其派出机构和准官方组织以及充斥于其中的县级长官、杂职官、所属员吏、差役和乡里精英,构成了县域治理体系。这套体系主要依靠县级官府对散户的控制和掠夺机制以及县级官府与乡里精英的支持—回报机制来开展县域治理。传统县域治理体系从属于皇权统治体系,其构建逻辑是错误的,很难被看成是一种治理体系,这是今天需要引以为戒的。如果去除统治的目的和功能,传统县域治理体系以县级官府为中心来治理乡村并灵活设置多样化的派出机构,这种体系构造值得今天吸收借鉴。不过,传统时代的所谓乡村自治基本属于想象,加之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早已发生巨变,因此于今没有多少启发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95.
微观察     
《乡音》2014,(11):1-1
法治,必须且必行《人民日报》:虽然我国古代关于法的思想相当丰富,但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法仅仅是王法,治始终是人治,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如今,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法就是规范和秩序,法治代表文明和进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美好幸福生活,必须依靠法治。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这不仅影响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而且损害公平正义和人民利益。事实证明,社会越是发展越需要法治,法治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念上,必须落实到行动中。  相似文献   
296.
刘为勇 《理论探索》2015,(3):120-123
由于中央权威的缺失和既得利益官僚阶层的抵制,清末新政改革最终归于失败,这导致清廷体制内的行政改革随时代的"潮流"逐渐滑向了政治体制本身的改革——"立宪"。经派遣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后,"君权是绝对神圣的,但也应服从理性"的"开明专制",遂成为清廷预备立宪的价值取向。"开明专制"的预备立宪价值取向,决定了清廷立宪预备工作选择的方向。由于契合"开明专制"的愿景,官制改革便成为清廷立宪预备工作的最优选项。  相似文献   
297.
《精神文明导刊》2014,(12):16-17
不少历史剧,不论“正说”还是“戏说”,在选择题材上存在着皇权崇拜、暴力崇拜和权术崇拜,缺少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有的政协委员对以抗战史为题材的某些历史剧存在的“武侠化、偶像化、鬼子脸谱化”等乱象和问题提出了严厉批评;有的政协委员更是提出了“历史剧缺乏正气”这样掷地有声的批评,直指当前历史剧中存在的价值观缺失问题。那么,从整体上看,当前历史剧中主要存在哪些值得注意的乱象和问题?  相似文献   
298.
《时代风采》2011,(8):32-32
利比亚战乱原因: 对于该国动乱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由于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以及受到近来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的影响。但事实上,这个国家正在陷入的分裂还有着深刻的根源。  相似文献   
299.
《学理论》2013,(2)
费耶阿本德认为科学中从来不存在普遍的非历史的方法,所谓科学的进步常常是以"诡计"和"欺骗"等手段来实现的,他不认为一个理论取代另一个理论是因为理论上本来就有的更可以解释世界现象的优势,而把它的转换归结为一种非理性的行为,从而得出"怎么都行"的错误观点。在实际的科学活动中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得出适合社会发展的理论,才更有可能被发展着的社会接受。片面地强调怎么都行,只会让更多理论成为炮灰,很多科学家的努力和汗水付诸东流。  相似文献   
300.
《党政论坛》2013,(18):28-28
揭露美国“棱镜”案的主角斯诺登提出避难申请的法、德、芬、荷、挪、波、奥、意、爱、西、瑞士、冰岛等12个西方欧洲国家,无一愿意受理。欧洲国家,向来以“人权卫士”自居,法、德等国每年都要接收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避难者”。斯诺登冒着生命危险,揭露美国监控盟国和其他国家,为维护法治、民主和各国公民的隐私权作出了“重要贡献”。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表示,斯诺登的揭露显示,已有西方国家在使用专制统治,他为维护世界舆论的知情权助了一臂之力。德国绿党负责人特里廷表示,如果西方国家不能保护斯诺登,这是西方“民主”的“耻辱”。这类表态足以证明,他们认可斯诺登对维护法制、民主、公民隐私权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