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202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465篇
法律   79篇
中国共产党   233篇
中国政治   323篇
政治理论   78篇
综合类   1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21.
东亚汉字文化圈及其形成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汉字文化圈与东亚汉字文化圈文化圈理论是西方学者在20世纪初提出来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格雷布(1887~1934年)和奥地利学者施密特(1868~1954年)。文化圈理论认为,世界上存在若干文化圈,每个文化圈都包含一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共有成分,文化圈由核心(文化源地)和边缘(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随着国际格局的急剧变化,欧盟开始经历战略觉醒,对外战略发生明显转变,强调战略自主并宣示参与地缘政治竞争。在这一背景下,欧盟的东亚安全政策在延续以往特征的同时出现新动向:第一,继续强调价值观等规范性目标和有效的多边主义手段,呈现“有原则”的安全行为体特征。第二,提出承担“海上安全提供者”的责任,在加强安全政策的务实性和可操作性的同时,鼓励成员国加大参与南海等地区的“航行自由行动”,加强海军外交和海军部署,为其海上安全行为体身份提供一定程度的硬实力保障。第三,宣示第三方立场,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为提升自身影响力谋求战略空间。中国需要警惕欧盟战略和政策转向带来的周边环境变化,加大与欧盟的接触和合作,争取其在具体政策领域保持相对中立的立场而不会完全倒向美国。  相似文献   
23.
东亚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在"二战"后采纳了资本制度和威权体制,二者之间的结合是基于现代化的历史要求,威权体制、资本理性和现代化构成了东亚型资本政治形态.由于现代化内含着发展的逻辑,由此造成威权体制与资本理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最终造成"硬威权主义"向"软威权主义"转变.  相似文献   
24.
1949年10月1日,一个声音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拼搏探索,用勤劳和汗水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25.
《观察与思考》2009,(20):10-10
第二次中国、日本、韩国领导人会议10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韩国总统李明博、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出席会议。会议由温家宝主持。在友好、务实的气氛中,三国领导人回顾总结了中日韩合作10年历程,展望规划了三国合作的未来,并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坦诚地交换了看法,达成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26.
支配古代东亚国际秩序的基本原理是“角色原理”。这是一种与“单位平等原理”不同的国际秩序原理,它源于核心行为体亲属集团内角色的自然差别,对行为体行为的评价基于对角色的预期。适用于中国人人际关系三个圈子中的三种文化,即“亲人文化”、“熟人文化”和“生人文化”也同样作用于国际行为体之间。与“单位平等原理”相比,“角色原理”对行为体有更高的道德要求,并且内化这种原理基本不触及行为体的身份认同问题,这是“天下”国际秩序及其原理得以高度内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7.
东亚意识与东亚秩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亚意识的内涵包括共有的价值观念和共有的利益观念.东亚意识有两个主要的功能:"我们性"的认同和东亚意识的社会化.未来东亚社会秩序的构建根本上取决于东亚意识的社会化程度、中日关系的和谐发展和美国在东亚的影响力.东亚认同还处于萌芽状态,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清算意识"还很缺乏,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还将在东亚长期存在.因此,可以预见,东亚意识的社会化将会经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新的东亚社会秩序也不会在短期内实现.但是一个高度认同,以中日关系、东北亚和东南亚和谐发展为特征的新的东亚社会秩序将会为未来东亚地区的和平发展带来持久的动力,因此,东亚国家应该为实现这一目标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8.
现代民族国家诞生于欧洲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其背后是民族主义的竞争逻辑,因此它亦拥有巨大的国家动员能力。近代时期,东亚三国之要务在于建成现代民族国家以抵御外侮,但唯有日本获得成功,中韩两国均遭遇重大挫折。思想观念上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韩两国与日本传统公私观的不同。在思想与政治上受到中国巨大影响的朝鲜王朝,其超越狭隘民族意识的儒家"天下为公"思想使其在现代民族国家和现代国际体系的竞争逻辑面前表现出诸多不适应。但这种看似具有时代局限性的普遍主义思想,或许却能够为解决今天东亚地区的各种悬案提供一些思想资源,成为新的国际关系形态的指导精神。  相似文献   
29.
编者的话     
正本期有两篇文章重点讨论了中美二元格局下的亚洲地区秩序和构架建设。徐进认为,二元格局下中国的崛起困境难以依靠多边安全合作机制来缓解。他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建立一个兼容中美大国战略及其对中小国家的政策,兼顾制度约束力和灵活性的东亚地区安全架构?该文构想了一个以双边为主、多边为辅的东亚安全合作"四轮"架构,对于中国周边安全战略研究具有一定启发。马荣久主要从中国崛起和美国"重返亚洲"两条线索研究亚洲地区体系,揭示了在中美权力转移进程中,地区体系对于大国之间相对权力变化、身份认同和政策选择的塑造。这一研究有助于思考如何缓解中美权  相似文献   
30.
顾静 《当代世界》2014,(3):64-66
<正>自2009年奥巴马出任美国总统以来,美国政府的核心关切逐步由"反恐"转变为"重振经济"。冷战后经济增长强劲、最具活力的亚太地区上升为美国全球战略新的重心。美国的亚太战略相应出现大调整,即美国着手将其二战后构建的轮毂型(hub and spokes)亚太双边同盟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