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9篇
中国共产党   64篇
中国政治   83篇
政治理论   32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东汉末年,宦官干政,朝纲失常,天下大乱,生灵涂炭,各地起义风起云涌。地方军阀董卓趁十常侍之乱的时机,进入洛阳,把持了朝政,露出了贪婪残暴的凶恶面孔。董卓倒行逆施,与天下为敌,终于激起了天怒人怨,最后落了个横尸街头的可耻下场。  相似文献   
102.
提起小岗村,人们首先会想到安徽省风阳县小岗村。在山西万荣县,提起李庆平,大家都会把他与“小岗村”划成等号。早在30多年前,做为万荣县荣河镇上朝村的村支书李庆平,冒天下之大不韪将土地下放到户,形成联产承包责任制模式,把全村群众从饥饿线上挽救了回来。30多年过去了,万荣县人民始终忘不了全国农村体制改革首批实践者、荣河镇人大代表、原上朝村党支部书记李庆平率先带领全村人民走包产到户“小岗之路”的英雄事迹。  相似文献   
103.
郑玄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注经派易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对易学研究多有建树,本文仅就“太极”和“九六之变”问题阐述其易学思想。  一、关于“太极”  我国古代先哲很早就致力于世界本原的探讨与研究,先民曾以五行或五行中的某一行(如水)作为世界的本原。但就生成宇宙化生世界万事万物的最初本原而言,五行仍称不上最为原始的本原,而仅仅是具有抽象普遍意义及客观实在性的世界真正本原化生万物的某种基本物质而已。那么这种真正的本原是什么呢?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第一次提出了“道”的本原说及其宇宙生成和万物演化的理…  相似文献   
104.
任利伟 《求索》2007,(8):208-211
本文以时代思潮与学术思潮的互动为视角,对东汉易学的发展作一前申后沿延的勾勒,并对东汉易学发展阶段进行评述。东汉易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谶纬思潮笼罩下的今古文易学;学术整合下的易学分途;经学与政治相互游离下的易学多维延展。只有对东汉易学“局部的放大”.从宏观角度切入,其在易学史、学术史上的特色才能更加凸显,因而对最终受时代与学术思潮的推动而发展、转型的东汉易学演进的认识亦会愈加深入。  相似文献   
105.
马寿千 《共产党人》2005,(22):53-54
清朝末年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之役中.都有回族爱国官兵的积极贡献。在中法战争期间.有为数众多的回族官兵参加了入越对法作战。较有名的有马维骐.马秀廷、白金柱、马树堂等。马维骐被誉为滇中骁将,战绩最佳。光绪九年(1883年)马维骐时任清军参将,奉命率左营兵入越,曾在兴化、北宁屡挫法军。光绪十年年底,清军集中滇、粤重兵,  相似文献   
106.
南京的书院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重要的教育机构,始于唐代,最初是中书省修书或侍讲的机构,从宋朝开始,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正式形成,为私人或官府设立的读书治学的地方,元代书院已经遍及各路、州、府,明代的书院已达1200所,清代则多达2000多所。南京的书院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北宋的茅山  相似文献   
107.
李丹  李大地 《红岩春秋》2014,(12):F0003-F0003
正关田沟墓群位于重庆市丰都县东南部的高家镇关田沟村(包括秦家院子、袁家岩墓群)于1992年三峡水库文物调查时发现。三峡文物保护工作启动后,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对关田沟墓群开展了3次大规模发掘,清理汉至六朝墓葬64座(土坑墓23座、砖石墓41座),出土陶、瓷、铜、铁、银、石器943件,另有料器(珠、管)1350枚,钱币2197枚。关田沟墓群规模较大、延续时间长,自西汉中晚期至南朝时期的墓葬皆有发现,其中西汉中晚期10座、新莽至东汉初4座、东汉早期8座、东汉中期16座、东汉晚期9座、两晋3座、南朝13座;从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108.
1944年3月19日至22日,重庆《新华日报》连续发表了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的史论著作,该著作论述了明朝末年之政治腐败,灾荒严重,崇祯昏聩,结果引起民变,起义领袖李自成队伍由小到大,终至推翻明朝统治,占领北京。而李自成占领北京之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忽略敌人,不讲政策,加之有些首领生活腐化,发生宗派斗争,最后终于失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9.
刘爱玲 《前沿》2004,(2):191-193
形成于魏晋之际 ,在东晋时达到鼎盛的门阀世族 ,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及封建依附关系变化的必然结果。其最终在南朝时逐渐衰落 ,除政治的经济的原因外 ,腐朽性和寄生性是导致它的最终覆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0.
贪官梁冀考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相继把持着朝政,弄得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加速了东汉政权的灭亡。梁冀就是这个时期的一个贪得无厌、横行不法、凶狠狡诈的大贪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