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9篇
中国共产党   64篇
中国政治   83篇
政治理论   32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毛泽东对于中国历史知识的精通是举世公认的.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都喜欢引经据典、谈古论今,用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来阐明最深刻的道理,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明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就是这样一位被毛泽东经常用来评点、引为论据的历史人物.毛泽东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不同情势下对于李自成的评点,总能够结合当时的实际条件和面临任务,赋予独到见解和丰富内涵,给人以焕然一新、豁然开朗的启迪.  相似文献   
22.
纳兰秋 《各界》2010,(6):38-42
王门新秀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人。 西汉末年。汉朝的好时候已经过去了,继之而来的是一个外戚专权、政治黑暗的混沌岁月。武帝以后的皇帝,一个个全无乃祖风范,短命的有之,夭折的有之,无嗣的有之,没一个像样的。  相似文献   
23.
春秋末年,晋国的重臣智申打算立继承人,他不喜欢长子智宵,觉得他太窝囊。最终力排众议,让文武双全的次子智瑶接了班。果然,智瑶掌权后一出场,就让晋国人见识了他的厉害。当时在晋国把持朝政的智、赵、魏、韩,四家把晋君名下的土地都瓜分殆尽了。四家里势力最大的当然是智氏家族了。有一次,智瑶邀请韩康子和魏桓子在蓝台宴饮,席间他喝得有点高,当场戏弄起了韩康子,并侮辱韩氏的家臣段规。族人悄悄劝他说:“您对人那么没礼貌,是会招来灾祸的呀。”智瑶撇撇嘴:“只有我给别人带来灾祸,别人谁敢惹我?”  相似文献   
24.
少有异才,大缺实干《三字经》中说:"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千古,是每一个中国人孩提时期学习的榜样。据说,孔融10岁时随父亲来到首都洛阳。当时,河南尹李膺名声极大,许多人想见李膺。但是,他"不妄接宾客",非当世名人和亲友不见。10岁的孔融却偏要见见李膺,李膺请他  相似文献   
25.
刘心印 《现代领导》2010,(10):39-40
从清朝末年到解放前夕,各路军阀、政客在中国大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众多短命军阀中,就有这么一位实力派,执掌山西38年,始终屹立不倒,他就是阎锡山。  相似文献   
26.
韦乃岸 《今日民族》2008,(7):65-66,F0003
“接皇姑”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城附近壮族群众流传的一种庙会活动。 “接皇姑”仪式接的“皇姑”乃明朝永历帝朱由榔之胞妹。明朝末年,清军直逼肇庆,永历帝西逃入云南,其妹安化郡主年方十六,随其史永国帝经广西辗转流亡到广南县城。  相似文献   
27.
1983年7月,我从云南民族学院历史系毕业,分到了刚成立的丽江地区文物管理所,赶上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省规模最大的一次文物普查,于是便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机缘,用一年多的时间与一批前辈及师友们走村串寨,寻访线索,征集文物,其成果汇成了向新中国35年诞辰献礼的《丽江地区文物普查成果汇报展览》。  相似文献   
28.
关于东汉楚王英谋逆案的真实性在史学界屡有纷争。其实,此案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其源头可追溯至光武时期的郭后之废。郭后之废为明帝上台铺平了道路,也为明帝与诸藩王相处投下了阴影,迫使明帝采取措施来维护自己的统治,楚王英谋逆案正是这种背景下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29.
《学理论》2016,(9)
东汉时期,三辅地区已失去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却出现了"三辅多士"的独特文化现象。诸多三辅籍士人扮演着地方官员、民间儒者等不同角色,通过兴学传经、移风易俗、家庭教育等不同方式开展地方教化,对东汉王朝统治秩序的巩固、社会的稳定及文化的传承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后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0.
李世杰 《政府法制》2010,(15):32-32
东汉顺帝时,大臣周举以直言敢谏而名闻朝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