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9篇
中国共产党   64篇
中国政治   83篇
政治理论   32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帽子与身价     
清朝末年新春的一天,在上海静安寺东南的一座私人花园里,园主人欧爱司·哈同(犹太裔房地产大亨)和俪蕤·罗迦陵举行聚会,邀请上海滩的头面人物参观以他们夫妻名字命名的“爱俪园”。使来宾们感到吃惊的是,这天哈同的打扮非同寻常,头上戴的竟是顶红顶子帽。  相似文献   
232.
木梓 《法制博览》2009,(13):22-23
宦官问题,历来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政权的毒瘤。各朝各代,将这个问题处理得好的并不多见。柏杨说中国经历了三次最黑暗的宦官时代:第一次是在东汉后期的二世纪;第二次是在唐朝后期的九世纪;第三次从公元1435年王振当权一直到明王朝覆灭为止。明代的宦官虽然没有东汉之末和晚唐时期那些宦官的气焰凶,势力大,也不像汉唐的宦官那样,把皇帝的立、废、生、死都操于自己手中,但是,明代的宦官用事最久,握有的权力极大,在中国宦官史上力拔头筹。自永乐朝起,宦官逐渐得势,从此一直到明思宗缢死煤山。二百多年间,  相似文献   
233.
华浊水 《法制博览》2008,(15):46-48
王莽(前45~23年),字巨君,是新王朝的建立者。西汉末年,王莽封新都侯,禄始元年(公元8年)称帝,改同号为新。其在位期间,企图以改革来扭转国家经济的颓势,反而造成了国内矛盾激化:更始元年(公元23年),新王朝在赤眉、绿林等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覆灭,其亦死于战乱。  相似文献   
234.
东汉末宦官专权、黄巾起义、董卓移都等原因,士人们举族流寓,形成辽东、河东、荆州、益州、交州等集中地。流寓士人"择明主"以保身,出现了士人反复流徙的现象。流寓士人的分化为曹操、孙权、刘备三大政治军事集团,形成人才的大体均势,为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条件之一。此外,东汉末流寓士人在流动社会里实行教化和管理,充当了流寓社会临时管理者的职能。东汉末流寓士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三国历史的走向,其历史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235.
儒学的大众化伴随着儒学的产生而出现。到东汉时期,适应大一统帝国和儒学社会建设的需要,儒学的大众化日渐成熟、定型,在政府的倡导和儒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了包括学校、社会及家庭在内的大众化网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儒学精神及于社会大众,对东汉乃至此后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并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236.
守住本分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副对联挂在成都武侯祠内,是清朝末年四川官员赵藩撰写的。此联问世以来,既有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含英咀华,又有平民百姓淡然把玩。个中含义见仁见智。  相似文献   
237.
东汉时期,汉与匈奴不再是民族矛盾的主要方面。分布在凉州刺史部各郡的羌人,与朝廷不断出现矛盾冲突,汉羌民族关系成为东汉王朝民族矛盾的主要方面。汉羌之间的矛盾冲突,给东汉社会发展造成很大的的危害和损失。产生汉羌民族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东汉政府没有认真理解羌人的社会文化和民族特性,护羌校尉绝大多数官员在具体治理羌人的过程中采取以武力治理为主的措施。  相似文献   
238.
吧洲一I。曰,.冲一O心切切心。戈今匀Oc口、目妞汾七污匕毖妞伙蕊汾息冶象治洽象匕火渗耳奔吕写妥二岁七岁落冠吕,兰劣岁易。键写:、竺一飞知认艺两亨.。卜、二户从声_、票1乏.二.节h:一七曰:-仑雄岁~沐习口心心O心心心啼二划巴M:、习嚼嵘嚼心、心心致之忿欢老哭之巴匕兰找欢  相似文献   
239.
《共产党人》2006,(6):52-53
清朝末年,有一位安徽怀宁回族人士,名叫马吉符,字竹君,入藏10年,曾为保卫西藏、建设西藏做了大量工作,深得藏汉两族各方赞许。他在西藏期间所收存的文书,也成为后人研究近代西藏历史所必备的史料。马吉符博览群书,又刻苦自学,通晓英、日两种语言,立志向外交界发展,因此深受堂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