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2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38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5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2篇
法律   148篇
中国共产党   199篇
中国政治   2722篇
政治理论   122篇
综合类   15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390篇
  2013年   419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467篇
  2010年   397篇
  2009年   393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丁纯  陈芊凝 《德国研究》2022,(6):20-43+120-121
建交50周年以来,中德经贸关系不断发展和成熟,已成为中德关系的压舱石。本文从贸易、投资、技术合作与经贸规制建设四个方面总结梳理了中德经贸关系建立至今的发展成就,发现双边经贸关系具有互利共赢、合作竞争并存以及引领中欧经贸合作的特点。双边经贸领域存在的主要争议问题涉及贸易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投资保护、市场准入及公平竞争等方面,这主要是两国理念、意识形态、体制、发展道路不同,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速度存在差异,高新技术竞争引发的博弈,以及欧盟和美国等因素的影响所致。我们对中德经贸合作的未来持谨慎乐观态度,认为双边合作竞争态势将持续,美国、欧盟等因素仍将影响双边经贸发展,两国应该努力求同存异,促进双边经贸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02.
《周易》的卦十三为“同人于野,亨。利涉在川,利君子贞”。此卦即同人之卦。同人卦,上为乾为天,下为离为火,火有炎上的特点,因而能与天相亲相和,象征着“和同于人”的情况,阐释的是合同的原则。兆示人们应当破除一家、一族的私见,实现大同世界的理想。  相似文献   
103.
MOU铺路ECF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华 《两岸关系》2009,(12):38-39
千呼万唤,两岸金融MOU终于完成签署。台湾“金管会”负责人陈冲11月16日宣布,包括银行、保险、及证券三项MOU完成签署,两岸各自使用台湾与大陆称呼,双方以互递换文方式处理,预计60天内生效。这是两岸金融大事,也是台商期盼许久的。  相似文献   
104.
“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赋予了海西四个战略定位。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式从地方战略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这将给海西带来什么?如何珍惜面临的重大机遇,全力以赴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本刊邀请了4位嘉宾,分别对海西四个战略定位进行深入分析解读。展示其深刻内涵和给海西带来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05.
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成就、特点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莹 《外交评论》2008,(2):49-58
中欧关系,经贸先行.作为中欧关系核心内容的经贸关系内容丰富,特别是在贸易往来、相互直接投资、金融及经济技术合作等多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体来看,中欧经贸关系具有强互补性、非对称性、机制性、复杂性等特点.当前中欧经贸关系中也存在着日趋严重的贸易不平衡、力度不断加大的反倾销以及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之争等问题与障碍.  相似文献   
106.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深化两岸合作提供了契机。依照"一带一路"战略的要求,结合两岸在能源领域的共同利益诉求,积极在能源领域展开合作,不仅保障两岸能源安全,还将为两岸实现宽领域、深层次的合作奠定基础。本文从两岸能源发展现状的对比出发,讨论了能源合作所能解决的地缘区域问题,分析了两岸加强资源勘探开发、技术合作研发、贸易市场拓展等具体合作路径的收益。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台湾与大陆将可进一步扩大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一起分享全球的商机。  相似文献   
107.
两岸产业合作目前的形态与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除了两岸间密切的经贸关系外,更是由两岸共同处于的东亚生产网络所驱动的。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两岸间产业合作开始共同面对亚太区域经济整合、全球价值链重新布局的外部压力,同时由于两岸经济实力和比较优势的变迁,两岸间产业开始逐渐由互补走向竞争。当外部与内部经济环境同时发生变化时,两岸产业合作的传统模式面临挑战和选择。  相似文献   
108.
推进两岸经济合作与一体化发展,形成日益紧密的经济共同体,可以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经济基础,有助于推进两岸和平统一,但并非两岸和平统一的充分条件。而且,发挥两岸经济关系对两岸和平统一的促进作用需要相应的主客观条件,至少需要两岸双方的共同政治意愿与积极行动,以便在共同利益不断增进的基础上建构国家认同。民调显示,近年来的两岸经济合作,在“反独”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因施行时间较短且尚未充分展开等因素而不足以证实或证伪其在“促统”方面的作用,并面临制约因素。而国家认同的形成,乃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关键。因此,必须确立正确的合作理念,坚持特定的推进原则,选择适宜的推进方式,以提升两岸经济合作的政治效应。  相似文献   
109.
一、台湾地方选举与两岸关系关联性之命题2014年11月底的台湾"九合一"地方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几乎大获全胜赢取13席县市长(6个"直辖市"有4个),国民党面临退台有史以来的全面性失败,几乎是溃不成军,论者或以为这与马英九用人失当及治理能力不佳有关,无疑地这已伤及马英九的清廉形象及降低民众对"政府"施政的认同及支持力度。回顾2008年民进党相继在"总统大选"与"立委"选举中失利,面临党能否永续发展的困境一般,显然在台湾的政党政治运作中,任何一党主政皆必须谨慎为政、步步为营,否则胜选后即会面对严格的道德操守及治理能力考验,台湾民众的投票行为取向或者是民意表达,尤其是中间选民并不固着于特定政党取向。围绕台湾地方选举议题对两岸关系影响,存在以下五种命题组合,已有许多学者进行过热烈讨  相似文献   
110.
在现行“一国两制”构想用来解决台湾问题遇到阻力的情况下,本文深挖国家结构形式的理论资源,提出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构想。新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借鉴联邦主义的某些做法,以期建构一个两岸同胞均能接受的国家统一模式。该构想扩大了“一国两制”的包容量,增强了“一国两制”的适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