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6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31篇
各国政治   28篇
工人农民   42篇
世界政治   13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0篇
法律   843篇
中国共产党   1094篇
中国政治   1903篇
政治理论   832篇
综合类   134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411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499篇
  2011年   556篇
  2010年   512篇
  2009年   498篇
  2008年   498篇
  2007年   433篇
  2006年   365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个人信息保护法》“强化两头,多方平衡”。医学科研中的个人信息处理应以保护受试者个人信息权益为前提,平衡好各方合法权益。个人信息的界定采关联说,编码信息属于个人信息。医学研究应遵守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处理个人信息应当有合法依据,要么取得受试者明确同意,要么有法律许可。医学研究中的个人信息往往既是敏感信息,也是私密信息,故对受试者个人权益往往有重大影响,需要在处理前进行评估,严格履行《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的个人信息处理者义务,依法保障受试者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法定权利。《个人信息保护法》对科学研究中的泛化同意未予认可,不符合医学科研的特点,不利于科学创新,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93.
刘建华 《理论导刊》2016,(8):104-107
大学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伦理关系,理应遵循人际伦理关系中的精神伦理、情感伦理与生活伦理旨趣。但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大学师生关系的本质受到工具化、线性化、功利化的价值驱使,使其应有的伦理旨趣被扭曲,导致师生交往的心灵阻隔,影响师生的公民身份认同。建构起对话性的大学师生交往关系,是回归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也是实现大学教育成人之目的。  相似文献   
994.
赵春霞 《湘潮》2016,(1):49-50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教育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可持续发展与工程伦理教育的内在关联,论证了可持续发展视阈中工程伦理教育的存在价值,并探讨了可持续发展观对实施工程伦理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995.
民族伦理文化是各少数民族在历史变迁中形成的稳定的精神和价值观念体系,社会主义道德是以中华伦理文化为根基、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属性的价值准则和规范体系。在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民族伦理与中华伦理文化的同质性和同一性不断增强,这种同一性构成了民族伦理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在一致性。而民族伦理的独特性特征,则使它既表现出与社会主义道德的互补性,同时又在两种不同的身份建构中表现出一定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996.
我国家族企业契约变迁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必经阶段,其能否顺利推进会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事实上,我国家族企业契约变迁由于受到资本市场障碍、经理人市场障碍、法律障碍、企业家障碍、家族既得利益者障碍的约束而变得举步维艰,根源在于各参与方经济伦理义利观的缺失。因此,只有不断培育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伦理思维意识,创新组织保障,研究探索新的具体制度设计,才能实现我国家族企业契约变迁的顺利推进,持续不断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997.
赖平 《求索》2016,(4):77-82
道家以生命关怀为根本意蕴,以“道”为核心概念,以重生轻物为出发点,崇尚自然无为、被褐怀玉的理想人格,以人生超越和自由为理想,构建了独特的人生哲学。道教的自由生命之境旨在通过肯定人的价值、确认人的主体性地位,鼓励人们在自由意志的指导下自我创造、自我实现,走向生命存在的自由理想状态。这种生命的自由境界对于破解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帮助人们重构生命的意义系统、实现生命的主体性在场、回归精神的高地,以对抗现代社会对人的价值、人的主体地位的消解,对抗人性的异化,实现个体生命的自在自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8.
生态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社会和谐是生态和谐的良好前提。生态和谐的社会共识是在逐步凝聚观念认识之相同点的进程中把握自然地理条件、环境发展状况、公众动态思想与社会进步趋势等因素以增强伦理共识点。改革进程中的中国需要真正形成生态和谐的社会伦理共识,一方面以生态和谐全局推动社会和谐整合,以提升和谐能量及优势;另一方面以和谐社会引导生态和谐优化,转变生态失衡,推进生态文明。有确切路径的道德模式须落实在每个公民都可践行的可持续的伦理范式上。生态和谐的伦理范式,希求塑造的是整个社会机制的生态良心以及在生态良心审视下的生态行动。为了实现生态和谐的伦理范式,我们对待自然应该审慎思虑、合理行动与有效转向。一种可持续的伦理范式将在公民生态道德建设的有效推动下以和谐观念为引导支撑生产、生活与生态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999.
薛桂波 《前沿》2008,(5):62-64
在当前的“大科学”时代,科学共同体已成为科学活动的主体,而且日益发展成为伦理共同体。科学共同体的伦理性不仅要求其成员的行为合乎伦理要求,而且作为一个实体,其自身更应该是“道德的”和“伦理的”。科学共同体的“伦理世界观”是对科学家“道德世界观”的超越,通过共同体实体的伦理意志与伦理行为实现了伦理与自然、义务与现实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00.
王海艳 《传承》2008,(10):30-31
传统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不存在伦理学向度,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着最高的伦理意义,体现在《共产党宣言》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句话中。它包含了三层含义:意味着人类发展机会的均等;意味着个人、他人、集体利益的统一;意味着全社会、全人类的和谐发展,是社会的至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