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77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46篇
各国政治   239篇
工人农民   74篇
世界政治   4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505篇
法律   1921篇
中国共产党   3046篇
中国政治   3613篇
政治理论   1006篇
综合类   1764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300篇
  2022年   309篇
  2021年   309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248篇
  2014年   997篇
  2013年   1372篇
  2012年   1031篇
  2011年   1149篇
  2010年   838篇
  2009年   923篇
  2008年   1110篇
  2007年   689篇
  2006年   709篇
  2005年   498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237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区域主义是一种政治过程,为的是促进国家经济政策的合作和协调。就东北亚区域整合而言,中日韩各有其地缘经济策略,因此中日之间的联盟短时期内不太可能实现,日韩两国已就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进行了会谈,但两国均极力保护其农业部门,日后如达成协议其内容值得关注,中韩之间目前还没有双边协议,东北亚三国的三角联盟目前很难实现。  相似文献   
42.
从自认的效力基础来分析虚假自认效力,界定辩论主义地位,基于追求真实对辩论主义进行修正,在一定限度范围内确定真实义务,才能正确认定虚假自认的效力。  相似文献   
43.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其根本任务是影响人格,形成德性。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道德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德育、教学和后勤服务三大重点既相互独立,又互相支持。而由于在培养人方面的特殊功能,德育工作往往更被置于首要地位。政教主任作为德育工作的组织者、策划者、指挥者,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领导的重视和老师们的支持,把德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全员参与、人人搞德育的局面,确保德育工作取得实效。具体说来,政教主任在工作中,要唱好“一二三四”歌。  相似文献   
44.
精英理论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起于 19世纪末期的精英主义理论 ,强调精英统治的必然性和合法性 ,否认自由民主的真实性和可能性 ,也不承认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西方多元民主理论。在政治价值观上 ,它是保守的、反民主的 ;在历史观上 ,它是英雄主义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精英主义曾经作过的历史贡献 ,也不能因此而否认它的发展性。  相似文献   
45.
陈嘉庚与汪精卫相识于清朝末年政局动荡之际,决裂于抗战期间中华民族危难之时.辛亥革命前后,他们都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先后参加了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而不遗余力其时陈嘉庚是血气方刚、爱国爱乡的年轻实业家,而汪精卫是锋芒毕露、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在风云变幻的局势和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关键时刻,他们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最终导致公开决裂.他们的人生结局也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46.
对法律程序的认识,存在程序价值主义与程序工具主义两种不同的观点。季卫东教授在他的《法律程序的意义》一文中提出“程序没有预设的真理标准”,“应淡化决定过程中的道德论证”。笔者以为,季文在强调程序的技术性时忽略了对程序本身伦理基础的深入探讨。以季文的影响力,易强化国内程序工具主义的倾向。是作此文章,以重申程序自身的价值意义,并试对程序价值偏差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7.
《共产党人》2006,(5):52-53
近代是中国社会急速转型的一个重要时期,鸦片战争之后的百年史,既有血迹斑斑的一面,即中国几蹈亡国灭种的险境;又有光辉灿烂的一面,即中国各族儿女以“多难兴帮”的古训相激励,发扬“自强不息”精神,从灾难中奋  相似文献   
48.
2005年3月14日,中国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这部法律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两岸关系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全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这是一部务实又坚定、理性又温和的法律,深受海内外同胞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与支持。台湾问题原本就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而台湾岛也是属于中国神圣主权和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些年来,台湾岛内少数“台独”分子,疯狂叫嚣“台湾独立”。“台独”势力不仅在岛内发烧,而且蔓延到海外,企图依靠某些外国势力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这…  相似文献   
49.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也是台湾光复60周年纪念。抗战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唯有统一,中国人民唯有团结,才能带来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相反,“台独”势力的分裂行径,是出卖国家民族,是典型的数典忘祖,难容于中华民族大家庭。我们深信,只要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台独”分裂图谋决不会得逞陈水扁自2000年5月上台以来,步李登辉后尘,坚持“台独”分裂路线,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在岛内推行一系列“去中国化”的措施,致使两岸关系日益严峻,甚至陷入僵…  相似文献   
50.
论我国现行立法背景下的物权变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慧 《法学论坛》2005,20(4):119-124
物权的变动模式作为物权法的重要内容,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现行立法背景下的物权变动模式,对于未来物权立法能否选择一个既与国际接轨又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权变动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我国现行法规定的物权变动模式,虽非债权意思主义,但也绝不是学界通说的债权形式主义,而是一种特有的模式——物权意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