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44篇
世界政治   3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6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106篇
中国政治   108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詹小洪 《新民周刊》2012,(34):20-20
如果两国在未来2-3年内如期签署FTA的话,两国关系将会更上一层楼。2012年8月24日,是中韩建交20周年的纪念日。这20年来,中韩经济关系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第一是物质交流。反映在双边贸易额上,  相似文献   
242.
《当代贵州》2012,(32):59
背景:10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伊斯兰堡出席巴基斯坦各界友好人士座谈会并发表讲话。他指出,中国有句古话,"博弈之交不终日,饮食之交不终月,势利之交不终年。惟道义之交,可以终身。"建交61年来,任凭国际风云变幻,中巴两国人民始终相互支持,风雨同舟,患难与共。这种堪称典范的睦邻友好关系,不仅造福于两国人民,也为地  相似文献   
243.
领袖也幽默     
陈明贵 《政府法制》2013,(21):20-20
我们中国不乏幽默的领袖,邓小平就是一位冷幽默高手。1982年,他第一次访美,美国国务卿说:“中美建交,美国有很多人不支持、不理解,持反对态度,请问阁下,在中国内部有没有反对中美建交的?”邓小平随口回答:“有,台湾省就反对。”  相似文献   
244.
要闻     
《中国人大》2014,(4):4-4
中法建交50周年庆祝招待会举行张德江出席并致辞 1月27日,中法建交50周年庆祝招待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和法国国民议会议长巴尔托洛内出席招待会并致辞。  相似文献   
245.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的邀请,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雅克·希拉克于2006年10月25日至28日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会谈中,两国元首认为,1997年和2004年发表的中法联合声明是两国友好关系的指导原则和持久动力,两国决心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年来,两国政治互信日益巩固,战略对话不断深入,经贸合作加速发展,文化交流更加活跃。中法文化  相似文献   
246.
中韩建交前,受世界政治大格局的强烈制约,中国的朝鲜半岛政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1950年代,支持朝鲜对抗美国所扶植和支持的南朝鲜政权;1960年代和1970年代,一方面继续支持北方反对南方,另一方面则防止朝鲜倒向苏联;进入1980年代后,在维持与朝鲜良好关系的前提下,改善与韩国的关系,直至建交。  相似文献   
247.
《友声》2005,(6):43-43
10月16日,对外友协在友谊馆举行招待会,庆祝中国与新加坡建交15周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出席了招待会。对外友协副会长李小林和新加坡驻华大使陈燮荣致词。  相似文献   
248.
许钧 《法国研究》2008,(1):43-46
为发现、培养和奖掖更多的法语翻译新人,推动和促进中国法语文学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繁荣,推动和促进中法文化交流,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南京大学法语系和上海依视路光学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了“依视路”杯全国法语文学翻译竞赛。翻译竞赛目前揭晓,于2007年11月18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了隆重的颁奖仪式,著名作家池莉、著名文学评论家费振中、著名翻译理论家谢天振、著名翻译家周克希,  相似文献   
249.
中韩两国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冷战使两国隔绝达 4 0余年。由于国际关系缓和 ,东北亚局势松动 ,国家利益的内在驱动等原因 ,使两国关系逐渐改善并最终建交。 10年来两国各方面交流取得丰硕成果。展望未来有理由相信中韩关系将继续朝积极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50.
应俊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6):146-147,149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旧的中俄关系。新建的苏俄政府为改善其外交环境,先后发表几次对华宣言,许诺放弃俄国旧政府在中国攫取的特权与利益,并几次派代表团使华,谋求与中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列强对中苏接触进行了干涉,中国国内政局变化及内部分歧,苏俄对华态度逐渐改变,都使中苏建交历经曲折。至1924年5月,中苏两国签定协定,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国收回了被旧俄侵夺的部分主权与利权,但是有些问题因错失交涉的最佳时机而留下遗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