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154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38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7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法律实证主义实现了法学对哲学笼罩的脱离,建立了逻辑自洽的理论家族,构成了法律解释、法律推理等一系列法律活动的出发点。法律实证主义秉持法律与道德的概念性分离、坚守价值中立的立场本身就是一种价值选择,它的产生是对现代性的呼应。法律实证主义之所以尽量不触及法律的基础,悬置正当性这样的重大问题,不是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性,而是为了在一个现代性的社会中给予个人以安全感、赋予人们一个自由主义的批判平台。  相似文献   
222.
庭审驾驭能力是每个法官依法行使审判职能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现代汉语词典》释义,驾驭,也作驾御,本意是指控制、驱使,使服从自己的意志而行动。庭审驾驭能力是法官凭借健全的人格、公理的精神、扎实  相似文献   
223.
刑事审前法官是世界上主要法治国家均重点建制的法官序列,它对刑事诉讼的公正与效率、保障被追诉人的权利、制约侦查与公诉权力、过滤不当追诉特别是维护司法中立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近在眼前,趋同全球范围内民主、文明的刑事诉讼趋势,建立我国的刑事审前法官制度十分必要。刑事审前法官的权力构成是刑事审前法官制度的核心,对其进行比较研究,可为我国建构科学、合理的刑事审前法官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24.
法官以法律为业,以实现正义为己任。法官是社会冲突的最终裁判者,是社会正义的最终维护者。司法公正是司法审判的灵魂,是法官的神圣职责。只有公正的司法才可以定争止纷,唤起人们对法律的尊重,提升法官作为裁判者的社会权威。  相似文献   
225.
在人权的视角下,性骚扰与强奸被认定为性暴力。性骚扰作为最新出现的性暴力,由女权主义的“对妇女的性骚扰”发展而来;而当今时代的强奸,则由古代的“强奸妇女”发展而来。无论强奸还是性骚扰,其发展方向都是走向“性别中立”。这有利于妇女的发展。  相似文献   
226.
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为中共历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开拓了新的视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客观上给中国共产党思想史研究带来一定的难度。要解决由此引发的诸种问题,要通过思想史的研究推动党的建设,有赖于从个案研究与整体研究、比较研究、原始资料的考证和阐释、"活"史料的择取、以及跨学科跨专业多种研究方法并用等对以往的党史研究方法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27.
谢长兵 《法制与社会》2010,(3):226-226,228
收回汉口英租界是武汉国民政府时期外交上的一个壮举,是武汉国民政府革命性的表现之一,但外交交涉本身是很复杂和艰难的,牵涉到复杂的国际关系。武汉国民政府成功收回汉口英租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针对英国而争取日本中立的外交政策和国民外交政策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28.
容留他人吸毒作为我国刑法中为数不多的容留类犯罪,在我国对吸毒行为非犯罪化的前提下有必要进一步厘清在适用过程中容留行为的性质及构罪条件情节要求.通过<刑法>和<禁毒法>的时比,以法益侵害理论、吸毒行为自伤理论为出发点,结合帮助性中立性行为说,可以进一步完善容留他人吸毒罪.  相似文献   
229.
网络帮助型犯罪数量的急剧扩张,根源在于传统中立帮助行为处罚依据之孱弱。限制中立帮助行为处罚范围的理论基础在于自由价值、不法缺失、刑事政策。限制处罚说体系中主观说和客观说均难以独立承担合理界分可罚性依据的功能,应转向综合说之重塑,建立阶层模式界分路径。可罚性判断前提在于行为义务的识别,首先应对行为类型、行为联结、行为结果三要素进行定性判断,发挥其筛选机能。只有符合定性判断要素方能转向定量判断,其核心在于主观故意(x)与客观风险(y)之乘积行为义务(z)与中立行为可宥值(q)之比较,x、y、q均来源于客观事实且可予以类型化区分,由此可实现价值判断的有效性和标准化。阶层模式的建构能够明晰可罚性判断的逻辑进路,合理限定入罪范围,有效应对传统中立帮助行为难题和新型网络中立帮助行为。  相似文献   
230.
曾滨 《人民检察》2023,(9):66-69
中立性行为的刑事归责判断关系社会法益保护、公民行动自由乃至社会发展活力。理论界对中立性行为的处罚范围应当予以限缩具有普遍共识,但是对于限缩的标准,各类学说莫衷一是。建议将视角从类型性体系思维转向机能性体系思维,重新审视中立性行为的判断标准,倡导以主客观结合的整体归责判断为基础,以角色期待、利益衡量等综合要素作为补充,限定中立性行为处罚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