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7篇
  免费   29篇
各国政治   134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1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2篇
法律   153篇
中国共产党   223篇
中国政治   301篇
政治理论   134篇
综合类   14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公民素质教育作为一个国家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系统工程,在各国普遍存在着。中美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意识形态的国家,但是公民素质教育就其本身的社会道德要求和一定的政治倾向性而言,具有相通之处。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一节中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将素质教育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教育改革重点加以重视,对中美公民素质教育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看到可借鉴之处,并找到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对我国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2.
王志芳  张丹 《东北亚论坛》2023,(4):66-81+128
大国关系是国际格局的重要宏观影响因素,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保护主义盛行,全球治理机制改革受其影响停滞不前,国际政治经济区域化趋势明显。中美关系进入全面战略竞争阶段,美国利用“离岸平衡”战略使亚洲地区合作处于离散、复合交织的状态,区域经济对外依赖始终较强,一体化发展远远不足。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下区域治理思想对当前区域化变革具有较强指导意义,其核心是大国驱动、多边合作以及完善的合作机制等。全球价值链区域化是经济区域化发展的核心表现。亚洲价值链区域化发展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大国作用缺位和机制不完善。当前亚洲国家对中国经济依赖日益提升,中国应依托自身对全球及区域治理影响,以及强大的市场优势,主动引领亚洲区域一体化,发挥大国对价值链生产端和消费端的驱动以及推进区域合作机制完善等作用,加快提升区域价值链的自主能力,不断深化区域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3.
美国通过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回归印太数字贸易治理体系,旨在占据印太地区数字贸易治理高地,同时获取印太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红利。为兼顾IPEF数字贸易治理谈判效率与成员多元性,美国预计采用“整合谈判”与“零散谈判”双轨并行的方式,且优先着眼于与核心成员达成“早期收获”。IPEF数字贸易规则将根植于“美式”和“新式”数字贸易治理理念,也会回应新兴趋势和技术发展所需,并与美国“以工人为中心”的贸易政策相契合,还将受到美国国内政治生态和中美数字贸易治理地缘政治竞争的影响。其中,“跨境数据流动和存储规则”“数字产品非歧视性待遇规则”和“新兴技术规则”是美国推动IPEF数字贸易规则构建的重要抓手。中国将面临在印太地区数字贸易便利化系统构建、新兴技术标准制定以及中小企业合作中被边缘化的风险。对此,中国应理性务实加入印太地区既有数字贸易安排,并依托数字服务市场制度型开放,积极提供数字贸易治理的“中国方案”,提升数字贸易治理话语权。  相似文献   
114.
“一带一路”如何影响中国在东南亚的形象、能否改善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形象认知?基于2005—2021年“全球事件、语言与语调数据库”(GDELT)数据,采用多重、多期差分法(DID)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对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形象认知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一带一路”与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形象认知显著正相关;“一带一路”的经济社会发展效应、赫希曼效应和贸易、投资的中介效应均会显著提升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正面评价和认同;“一带一路”与制度距离、文化差异、相互间的认知差异、外交立场距离的交互效应也会显著弱化这些距离变量对中国在东南亚形象的负面影响;“一带一路”对中美权力变化、中美战略关系和对中国威胁认知的优化、调节效应也会有效缓解、改善东南亚国家在中美之间的选择困境和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5.
靳航航 《友声》2023,(1):15-15
为落实中美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暗重要共识,促进中美地方、民间交流合作,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林松添于2023年1月30日至2月1日率工作组赴上海调研,与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八省市外办/友协主要负责人举行座谈,并会见了上海美国商会会员企业高管、美六州(市)驻沪代表和上海部分专家学者。上海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靖等参加座谈调研。  相似文献   
116.
靳航航 《友声》2023,(1):14-15
1月16日,林松添会长率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美大部同事赴北京环球度假区调研参访,与北京环球度假区执行副总裁兼总经理康兆宁、环球中国全资子公司总经理史震春、环球影业中国区对外事务副总裁黄志湘等座谈交流,就如何落实中美两国元首会唔共识、发挥中美两国人民基础性作用、促进中美文化交流进行深入探讨。康兆宁代表北京环球度假区热烈欢迎林松添会长一行调研参访,并简要介绍了度假区的建设和运营情况。  相似文献   
117.
王煜 《新民周刊》2022,(6):22-25
台湾是中美关系中最为敏感、最为关键的问题,要想真正推动中美建交,就不可能回避台湾问题。《上海公报》发布,尼克松成功实现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人们原以为新中国与美国的正式建交会在短时间内“水到渠成”,然而这一等又是将近7年。究竟是什么拖住了两国建交的脚步?在这段时间里,各方力量又开展了怎样的博弈?“水门”堵住建交之门尼克松访华时曾表示要在他的第二任总统任期内实现与新中国的建交。1973年1月,他如愿连任美国总统。  相似文献   
118.
应琛 《新民周刊》2022,(6):14-17
尼克松1972年2月的中国之行是他总统任内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在中国,他都到了哪些地方?做了哪些事?前奏1971年1月美国特使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就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磋商。这些安排为中美上海公报在尼克松访华时得以签署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19.
120.
美国将中国视为全球性的竞争对手,调集欧亚同盟资源予以应对。受美国全球战略牵引,北约转向关注中国挑战,加强与亚太伙伴的横向合作。北约亚太化是“全球北约”的新发展,欧洲盟友在对华政策上向美靠拢,与亚太盟友加强安全合作,增强了联动性。北约亚太化将有助美维护亚太地区秩序和国际秩序,对中国的国际与地区影响力形成制约作用。北约亚太化也面临多重因素制约,俄罗斯因素、北约内部分歧、全球性挑战等都将牵制北约对亚太投入,但在美国实力相对下降的情况下,日本和德国将发挥更大的安全作用,日、德军事大国化将冲击亚太和欧洲安全,对地区和国际秩序投下变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