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6篇
各国政治   77篇
工人农民   17篇
世界政治   3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0篇
法律   280篇
中国共产党   2286篇
中国政治   1850篇
政治理论   1059篇
综合类   863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218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322篇
  2014年   637篇
  2013年   538篇
  2012年   586篇
  2011年   520篇
  2010年   551篇
  2009年   489篇
  2008年   530篇
  2007年   385篇
  2006年   271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41.
艾君 《党建文汇》2002,(16):11-11
7月7日,台湾多家主流媒体披露了一条颇令人感兴趣的消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美国第七舰队,日前刚刚进行过一场特殊的交手——电子战攻守交锋。这是7年内解放军与美军二度在电子战中直接交手。  相似文献   
42.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建党之初的53人发展成为执掌政权的世界第一大党,能够在纷纭变化的国际环境中不迷失方向,能够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条件下蓬勃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具有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条件下都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并赋予它与时  相似文献   
43.
长期以来,“北方领土”外交是日本对俄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9月2日,小泉“巡视”了北方四岛,日本对俄政策发生新的转变。总的来说,在今后较长一时间内,日本政府的北方领土外交不会有大突破,受领土问题的制约,日俄关系也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领土问题优先同时辅以经济合作,仍将是日本今后对俄政策主轴。  相似文献   
44.
苏共意识形态为何“一夜剧变”,这是苏共时期以来在意识形态领域实施封闭性,以及颂扬斯大林主义的结果。这一历史现象,并不违背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相对稳定的原理。  相似文献   
45.
党的意识形态的现代化是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政党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之所以要对实现党的意识形态的现代转型,是因为,党的传统意识形态中存在着一些与现代化不相适应的因素,政党现代化的趋势要求意识形态的现代化。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要求党的意识形态能更好地对民众的利益进行整合,世界各大政党应对意识形态“中间化”趋势的实践也给我党以启示;要想长期执政就必须实现意识形态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6.
日本独特的自然和文化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古代民族宗教——原始神道,独特的民族文化又塑造出了独特的民族性格和双重心理,并成为左右日芩民族心理和行为精神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初期,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为明治政府所利用,培植出了日芩近代祭政一致的国家意识形态——国家神道,并以此角度来讨论战后日本为什么否定侵略战争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47.
中国经济改革从一开始就面临三个重要约束:权力结构约束、意识形态约束和知识约束。这三个约束对改革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权力结构约束: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的权力集中在政府部门,民间不仅没有财产权,甚至连最基本的选择工作的权利都没有,改革实际上就是要把资源配置的权力由政府转向民间,用企业家代替政府官员制定经济决策。但改革本身意味着这种权力的转移必须通过政府自身进行,也就是说,政府是改革的对象,同时又是改革方案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自然,任何改革措施都会受到一些政府官员或明或暗的抵制。在这种情况下,计划经济下政府部门…  相似文献   
48.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是一种价值观范型的转换,即从以伦理道德及其理想人格为中心的价值观,向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转换。这一价值观范型的转换在总体上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和改进社会价值观的建设,促进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合理建构并使之成为真正具有权威性、范导力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9.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究竟是通过西化的道路来实现中国的文艺复兴,还是通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道路来实现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学之体是什么,而西学之用又是什么?没有得出结论。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西学还是国学的研究,都是从低水平重新开始的,文化的积累非常薄弱。不能指望在短短的30年间超越西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学习仍然是我们的重要课题。中国的新文化要在广泛的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50.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指针,它统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崭新创造.科学发展观初步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体系,呈现出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系统性与协调性相衔接、层次性与开放性相关照、人民性与统领性相结合等鲜明特点,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和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