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5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7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402篇
中国共产党   232篇
中国政治   455篇
政治理论   139篇
综合类   52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国外通常不在刑法典中对犯罪故意下定义,而我国刑法第14条第1款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采一种实质的故意概念。无论采平面式还是阶层式的犯罪构成体系,事实错误与法律错误的区分的实质均在于能否肯定故意犯罪的成立。就猎捕、杀害珍贵和濒危野生动物而言,可根据行为人的职业、知能水平、行为的地点、时间、次数等因素,判断是否可能认识到所捕杀对象的野生性、稀少性、要保护性等特征,即有无实质的违法性意识,是否达到了值得以故意犯罪予以非难的程度。  相似文献   
972.
备受瞩目的孙伟铭案已尘埃落定.法院认定孙伟铭追尾后逃逸途中引发交通事故的行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这一定性是准确的.但该案终审判决书中判决理由的定性部分,尚有值得商榷之处.目前,社会舆论对于交通肇事者要求严惩的呼声日益高涨,更有论者主张将危险驾驶行为予以犯罪化,此时秉持理性的刑法理念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73.
2010年7月10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就刘世刚残杀15岁花季少女一案作出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刘世刚获死刑。 我主控的这起故意杀人案,尽管一审法院作出死刑判决,但刘世刚及其辩护人提出其作案动机不清的上诉理由,以求从轻处罚。在二审审查期间,我通过查找其犯罪心理痕迹证据,运用犯罪心理学将被告人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痕迹...  相似文献   
974.
郭兴 《法制与社会》2011,(15):261-262
根据董事责任保险理论的通说,故意行为系除外条款,因而上市公司虚假陈述引起的董事、高管的民事赔偿责任大多数不属于董事责任保险的承保范围,这种情况下,广大无辜的投资者的权利极有可能因为董事、高管赔偿能力的有限性无法得到实质的救济。本文将结合近年来"限薪令"的实施、法律的修订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等现实因素分析董事虚假陈述责任保险制度的困境以及走出困境可选择的路径。最后本文提出董事责任保险的社会化趋势进一步论证董事虚假陈述责任保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75.
李强 《当代贵州》2011,(29):7-7
一曲《化学是你化学是我》,让北大校长周其凤成了网络红人。当下,如若不是故意为之,做网络红人的滋味定是不太好受。以这“化学之歌”为例,众人围观,非议不断,否定者斥之“不伦不类,天雷滚滚,斯文扫地,仅供娱乐”,肯定者则谓之“朴实,可爱,让人会心一笑”、“科普本就如此”……  相似文献   
976.
一个领导干部的自身修养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着领导干部个人的品行和形象,而且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加强领导干部自身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既是每个领导干部改造主观世界的重大课题,又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领导干部要做到政治坚定、  相似文献   
977.
运输毒品罪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涉毒犯罪案件中,恐怕没有哪个个罪象运输毒品罪那样存在诸多的争议问题,这不仅在对运输毒品罪在适用死刑问题上有不同看法,而且在其构成要件的理解和与他罪界限的把握上,也是众说纷纭。本文仅就其中争议较大的几个问题予以研讨。  相似文献   
978.
王京 《中国司法》2011,(11):62-65
公证证明材料的收集和是否采用需要有公证员的主观认知、审查判断和确认。只有经公证员判断“真实、合法”的公证事项,才可以出具公证书。在“真实、合法”的判断中,真实性的判断是基础性的,但这一判断结果是否能够达到绝对的客观真实,在实践中不能一概而论。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公证机构所面对的“真实性”风险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79.
《公安研究》2011,(11):66-66
高巍在《法律科学》2011年第3期撰文认为,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是指蕴含价值关系或评价内容的构成要件要素,对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的明知是成立故意的前提。对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的明知实质上是对其意义的认识,应当采用“外行的平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80.
完成社会主义国家建构是支配"五四宪法"的核心目标。在此目标的支配下,"五四宪法"的基本权利规范蕴含明确的政治指向和强制色彩,它不仅具有公民权利的属性,而且要配合政治现实的需要。"五四宪法"将革命建国的目标法律化,基本权利规范相应要服从以国家建构为核心的政治过程,发挥对不同群体的价值规训与统一功能。然而,片面强调革命建国的政治目标,则使宪法实践出现畸形。当我们走出革命的国家观,国家正当性的依据就要从革命胜利这一历史事实转化成宪法成立这一法律行为。为此要倡导基本权利的主观权利功能,构建个人与国家受宪法和法律支配的新型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