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1篇
  免费   22篇
各国政治   26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4篇
法律   67篇
中国共产党   151篇
中国政治   283篇
政治理论   105篇
综合类   2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张岚  郑达华 《前沿》2012,(16):133-135
警务公示语的英语翻译正确与否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本文选取多个警察机构的公示语英译语料,对警务公示语英译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对警务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和文本类型,指出公示语翻译可以在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并从警务公示语翻译的准确性、统一性、文书语体、文化性、强制性等几个方面对所收集的公示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规范警务公示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32.
三语学校的创立与发展是当代印尼华人社会发展华文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依托三语学校,在苏哈托时代中断了30多年的华文教学,终于在印尼这个多元文化社会找到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土壤与环境。苏哈托威权统治结束后,印尼逐步完善民主化制度与多元文化制度,在此环境下,印尼雅加达华人社会摸索出三语学校的多种模式,并创办了多种类型的三语学校,对华文在印尼的传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华文教学在印尼复兴的经验表明,华文在海外的推广要适应该国的历史社会与文化环境,印尼三语学校的发展是印尼华人文化适应当地多元文化环境的产物,对推动华文在印尼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3.
科学语篇中的证据手段如感知觉证据、引证、演绎、归纳等具有特定的认知编码规律,在科技语篇建构中有着积极的功能和作用,它们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言与世界、语言与认知、语言与人及社会之间的多重互动.基于言据性理论深入考察科学语篇中的证据手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背后的意识、认知等方面的运作机制,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认识科学语篇写作中证据手段的科学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4.
宋立亚  唐丹 《学理论》2012,(18):126-128
性别差异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各自的生理结构、社会因素以及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导致女性语言与男性语言也有所区别。概括并分析了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在同组性别和不同性别的使用差异情况,同时也从社会文化因素讨论了导致差异的原因。其分析言语差异的目的在于能使人们更好地把握对语言的运用,从而促进跨性别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5.
出现在近代中日关系中的协和语,是一种伴随着殖民入侵而出现的语言现象,在一个世纪以上的历史跨度中,一方面极具生命力,是日本人与中国人民间语言交流的一种文化现实;另一方面,又是语言规律之外的一个怪胎,呈现出日本语与中国语混淆使用的基本面目,从未有过登堂入室的体面经历。本文从协和语概念的界定、协和语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以及作为殖民语言的本质特征等几个方面,讨论了关于协和语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36.
邹晓玲 《思想战线》2012,38(4):137-138
语言接触作为一种常见而又复杂的语言现象,近年来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涉及语言学科的各个领域。不同领域的研究,丰富了语言接触研究的外延,拓展了其研究的空间。但是,在研究的系统性、研究的重心分布、研究视域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一、作为语言现象和理论话题的语言接触语言接触(language contact)指不同语言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的相互接触现象。语言接触研究又称接触语言学,其涵盖的范围较广,大致包括如下两方面:第一,语言现象的描写及其原因阐释。对语言接触背景下语言成分的借用、混合、分化、融合,语场的升降、语言使用范围的变化、语码转换、双语现象、语言冲突等进行如实的记录和描写。第二,语言问题的解决。在充分描写和分析各种语言现象的基  相似文献   
37.
练惜 《农村青年》2011,(2):47-48
“远离毒品.真爱生命”是每个人耳熟能详的宣传语,但很多人却认为毒品犯罪离我们很遥远。其实,毒品离我们并不远,很多毒品犯罪被告人往往都是出于无知和麻痹。法官提醒人们,要警惕身边的毒品犯罪.  相似文献   
38.
季翊 《青年论坛》2014,(2):129-134
汉语中是否存在中缀,且就其粘附性、定位性、意义虚化的词缀特点的界定,在汉语语言学研究中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议题.而许多为人们热议的汉语中缀,往往形成于口语或各种方言中,其中包括因字词重叠而产生的中缀.另一方面,在景颇语中,非常有代表性的语言现象——重叠现象,则需要产生个别中缀.毋庸置疑,这两种同源的汉藏语言在重叠产生中缀上的巧合,是非常有趣也很有探索价值的.对汉语和景颇语中因重叠产生中缀的比较研究,表明二者在固定性与必要性以及附带的语义和语法意义上存在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39.
马利章  王云 《思想战线》2001,27(6):81-85
阿拉伯语是阿拉伯各民族使用的语言,是世界上非常古老的语言之一.回族作为阿拉伯先民与中华民族结合而形成的民族类型,由于其形成过程的特殊性,决定了阿拉伯文化对回族的巨大影响力.云南回族由于地理环境的封闭性,继承的阿拉伯语言虽然在语音、语调甚至语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至今仍在宗教活动和生活中使用.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