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26篇
世界政治   8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篇
法律   418篇
中国共产党   423篇
中国政治   583篇
政治理论   105篇
综合类   2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近年来,特别是警务体制改革后,大庆市公安机关贯彻"信息主导警务"战略,依托"4 1工程"建设,以信息化推动侦查破案工作,信息化破案的基本特点是:多点收集、内外集成、综合研判、多元应用,最终实现信息导侦、提升打击犯罪能力。  相似文献   
122.
盲目工作取得不了好成绩,而且人也不该盲目性工作,应学会和善于思考。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如果你每天花费一个小时,完全思考某一问题,5年后你会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  相似文献   
123.
归责原则是侵权行为法的核心,确立合理的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体系是侵权行为法的关键所在。每一个新归责原则的确立都是各国法历史传统、法哲学思想以及法习惯的综合作用的结果。每一归责原则的选择和确立也都蕴涵着其自身的政策衡量。  相似文献   
124.
近年来,一些公安机关处理轻伤害案件时,放弃以往采取调解与治安处罚相结合的做法,一律由公安机关直接立案侦查,并移交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本人认为,公安机关的这种做法有许多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125.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学生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学生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校始终遵循“为学生一生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基”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26.
冬末春初,正值乍暖还寒时节,也是万物在沉寂了一个漫长的冬季之后,渐渐醒转复苏。在大多数中国人传统习惯里,只有过了春节,经历了家庭团圆的节日和假期之后,经历了爆竹声声才能够辞别旧岁,才是新年的真正开始,这种依恋传统的情愫深深地根植在国人的心里,不分阶层、不分地域。  相似文献   
127.
火锅季节     
寒流光临,气温下降,满街落叶的北京城里,火锅季节便开始了。据传说,涮羊肉系元祖忽必烈的创造,以其行军途中随时可食的方便而流传至今。清代乾隆皇帝开千叟宴,也是数百只火锅端上来让那些老人家大快朵颐。看来这也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塞外风光,各族人民从来就有食膻啖毡的传统习惯。加之北邻朔方,风霜凛冽,积雪盈野,天寒地冻,于是乎,一锅沸水,氽入肉片,蘸上佐料,吃得七荤八素,便是数九寒冬里的一件赏心乐事了。老北京梁实秋先生当年在台湾,回乡不得,思乡心切,写过一些他在北平涮火锅的回忆。若是他仍健在,要回到他的故乡一看,一定会大惊失色,…  相似文献   
128.
中国人平时用水,都习惯了直接用冷的,不管是洗手、洗菜,还是洗衣服,想到要兑点热水的实在是少数。有数据显示,在欧美,人们使用冷热水的比例是1:9,而中国是9:1。一项关于"女  相似文献   
129.
霸气、含混、反逻辑、少理性的语言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深入公共文化肌理的普遍痼疾。《中国不高兴》的出版乃至登上畅销书榜,已成为广受关注的文化事件。书中显示出来的逻辑谬误和非理性话语特征逻辑提醒我们,至少中国公民教育的说理部分是不成功的。但《不高兴》作者们是中国公共话语理性匮乏的受害者,而不是始作俑者。他们只是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再生这种缺乏理性的公共话语而已。霸气、含混、反逻辑、少理性的语言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深入公共文化肌理的普遍痼疾。  相似文献   
130.
你以为     
“你以为”是个很有意思的句式。在青海人的表达习惯中,对你说“你以为”时。暗含着这样的意思:你的习惯性思维和经验性判断出了问题,你对某人某事,某种现象做出的结论出现了偏差或者谬误。比如。你听说被大家普遍认为是个清官的张三被双规了,你大吃一惊,啊!张三也是个贪官?有人对你说:你以为。“你以为”就是对你大惊小怪的理性安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