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0篇
  免费   21篇
各国政治   103篇
工人农民   69篇
世界政治   131篇
外交国际关系   96篇
法律   402篇
中国共产党   437篇
中国政治   839篇
政治理论   151篇
综合类   2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本文拟在多重比较中重验吴组缃短篇小说浓郁、冷峻、厚实的乡土魅力,抛砖引玉,旨在引起学界对边缘作家的重视,从而展开更深入的、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812.
黑洞     
张成功 《人民公安》2000,(12):59-63
  相似文献   
813.
李振红 《工会论坛》2009,15(3):153-154
基于颠覆历史重建自己心目中的历史的愿望,先锋小说作家们选用家族衰败的传说、个人命运的无常作为他们历史叙事的题材,用叙述空缺使历史真相扑朔迷离,再用“埃舍尔圆圈”式的重复叙述来消解历史的沉重感,并把历史衰败的原因归因于“性”与“原罪”。但过分的标新立异使得历史叙事背离了生活现实,流于表层的漫漶,难以揭示历史更为丰富和深邃的意义,并导致了宿命论与神秘主义,使得先锋小说作家逐渐走向了穷途末路的边缘。  相似文献   
814.
后现代小说并不是完全逃避现实生活的“天方夜谭”,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实、艺术与思想已不再相互脱节,而是并置在一起相互促成。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作为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生活、艺术与哲学的共存与互融。  相似文献   
815.
小说是一门以语言创造形象的艺术。虽然语言艺术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不具有绘画、雕塑等艺术的直观性,不能直观地显现艺术形象,但是语言能够唤起形象。以语言、物象与意义的关系为基础,通过对小说语言的不同显象形态的分析,可以发现,无论从横向显象——包括本位显象和移位显象还是纵向显象等方面,都能体现这一特征。美国翻译家葛浩文先生在中国小说英译过程中有效地实现了对原文形象的再造艺术。  相似文献   
816.
廿一 黄燕却从此后不见了. 我急了好几天,最后从叶永彬那儿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消息:黄燕到北京参加司法部举办的公证员岗前培训去了.我还是非常自私并立刻想到了我自己:  相似文献   
817.
《中国公证》2009,(2):59-61
黄燕却从此后不见了。我急了好几天.最后从叶永彬那儿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消息:黄燕到北京参加司法部举办的公证员岗前培训去了。我还是非常自私并立刻想到了我自己:  相似文献   
818.
金圣叹通过评点《水浒传》①,总结出一整套关于小说人物创造的理论。他认识到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和魅力所在;提出小说的人物形象不但应反映同类人的共性,更应具有鲜明的个性,还要表现出性格的丰富性;作者要想创造出成功的人物形象,必须处处设身处地,进入角色,尊重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客观逻辑,并掌握反衬、严冷和纤琐描写等各种艺术技巧。金圣叹的小说人物论相当丰富和深刻,不仅在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史上居于最突出的地位②,而且与西方古代乃至近代著名哲学家、批评家的文学人物论相比也毫无逊色,很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19.
春节前几天,他准备回老家一趟。上次回家已是十年前的事了,十年前,他从市里到老家走了三天,先坐长途汽车到县城,又坐马车到乡上,再走四十里山路,才到家,不过那时他年轻,还不到三十岁。  相似文献   
820.
老舍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学家,他与北京有着剪不断的不解之缘。北京是老舍的生命之根,是他的创作之源,成为凝聚在他内心深处的潜意识,关照着他的生命、他的创作和他的意识,构成一个作家与其对象之间完美而和谐的审美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