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3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篇
法律   17篇
中国共产党   67篇
中国政治   141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1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于1894年结束了"最富有的流浪汉"海外漂泊生涯回到祖国定居,他选择了瑞典中部卡尔斯库加市的白桦山庄,在这里度过了他生命最后两年中的大部分时光。在七月初的一个下午,我身临诺贝尔故居瞻仰。从斯  相似文献   
12.
古人说书法是写字方法,是一种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实用价值。古人也说过,书法当随时代,各种书体应运而生,书法名家大家,与时俱进,各领风骚,在历史的长河中如璀璨群星,列于河汉。当今时代,科技发展迅猛,知识爆炸,中国书法艺术又该如何定位,如何发挥作用,发挥什么作用?我以为,书法不仅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之宝,宇宙之瑰宝。书法博大精深,应该叫宇宙书法。众所周知,大凡民族的,同时  相似文献   
13.
陈永革 《人大研究》2012,(10):2-F0002
<正>~~  相似文献   
14.
张宇 《当代世界》2013,(1):81-F0003
张宇,男,安徽临泉人,1958年8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矿书法家协会主席,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淮北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深为国人所喜爱,因其对维护人的身心健康也大有裨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实,“书以养性,书以养神”,书法艺术自古就被历代文人雅士视为养生之法。而我国110岁高寿的著名书法家苏局仙,更深谙此道。1985年,他以104岁高龄被评为全国健康老人,生前还有“上海第一老人”之称。出生于19世纪晚期的苏先生儿时家贫,8岁临池习字,百年间乐此不疲。日军入侵后,苏局仙拒绝当日伪校长,毅然辞了教学工作,更加专心研帖,四季如一,每日坚持写2500个字。  相似文献   
16.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人称“赵吴兴”.宋太祖十一世孙,历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学士,封荣禄大夫.博学多才,文章冠绝时流,旁通佛老之学,尤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 南宋、辽、金至元代初年,世人多以苏、黄、米及唐人碑版为取法对象,陈陈相因,韵味殊薄,书法艺术的发展也进入到历史的低谷.鉴于此,赵孟頫积极倡导古法,以“二王”(即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本刊注)为宗,并提出“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的著名论断.  相似文献   
17.
《创造》2012,(3):70-71
在人民音乐家聂耳故居大门房檐,劳伟先生书写的"聂耳故居"四个透着汉魏风骨、遒劲俊朗的大字跃然在目,我们追寻书画艺术家的踪迹,书韵墨香扑面而来。中国著名书法家、著名国画家劳伟先生是现当代书画领域有重要影响的艺术家之一,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云南书画艺术事业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为云南书画艺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先生对中国书画发展规律进  相似文献   
18.
近日,阅读《书为心画,志淳于一》一文,感悟颇深。"艺术家要承担起社会责任",程茂全的身体力行可谓是广大艺术家共识、共行的一个缩影。在"钢笔文化"取代了"毛笔文化"的今天,书法早已失去了社会必须性。我曾旁听过许多大学者、大科学家的讲座,他们写在黑板上的中文字实在不符合其学养。当代许多知名人士用毛笔写下的各种题词,从书法角度看也大多功力平平,但这丝毫没有改变人们对他们的尊敬。  相似文献   
19.
正有这么一个人,少年时师从武岩法师、吴玉如先生研习书法;15岁起拜京剧须生大家奚啸伯为师;曾跟齐白石先生学画画;又师从北京大学金岳霖先生学哲学,受到冯友兰等先生指点。他用"少无大志,见异思迁"来形容自"飘逸沉稳、刚健温润、灵动厚重",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对其字的评价。他两次被授予中国书法兰亭奖,一次是教育奖,一次是终身成就奖。他是我国第一位书法博士生导师,在他和同事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下,他所工作的大学成为我国第一所  相似文献   
20.
李一 《黄埔》2011,(3):62
与守道兄相知已30年。1981年,举办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大学生书法竞赛,有幸与守道兄同列获奖名单,知道守道兄的名字,拜读守道兄的书艺是从那个展览开始的。守道兄自大学毕业一直在书坛耕耘,如同他的名字,坚守并前进在书法之道上。他多年来任职于中央国家机关,工作繁忙,但令人敬佩的是他少时播下的书法种子,不仅没有因工作繁忙而淹没,反而进一步扎根、开花、结果。三十年后的今天,他已是硕果累累,卓然成家了。我认为守道兄所守之道,是中国文化传统之大道。从政而善书,是中国书法的优良传统,自古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