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3篇
  免费   2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39篇
世界政治   2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511篇
中国共产党   82篇
中国政治   518篇
政治理论   28篇
综合类   1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齐平 《人事天地》2013,(6):33-35
正国际知名的商务沟通专家拉尔夫·G·尼科尔斯认为:言语的有效性并不仅仅取决于如何表述,而更多的是取决于人们如何来倾听。沟通作为一个双向的行为,不能是单方一味地说个不停,而不在意对方的感受。相对于书面表达而言,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沟通更依赖语言,而语言表述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如何说话和倾听。  相似文献   
922.
应收账款质押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债权证书的交付不能作为应收账款质权的公示方式,应收账款质权的公示方式只能是登记.应收账款质押的生效是否需要通知次债务人,各国立法对此有不同的规定.通知次债务人不是应收账款质权的生效要件,只是决定能否产生对抗次债务人的效力.  相似文献   
923.
德国2008年《保险合同法》就告知义务的履行前提、履行时间、法律后果、除斥期间以及例外情形等规定做出了大幅修改。对对价平衡原则的严格恪守成为新法修订的亮点。本文在对德国告知义务立法修改进行归纳的基础上,对其制度设计的利弊做了相应评析。  相似文献   
924.
一、文稿编辑1.编辑:论文标题使用三号黑体,以20字以内为宜,可以使用副标题;作者姓名使用四号宋体,置于标题正下方,若有多位作者须按序排列;中文摘要和关键词使用小四号宋体;[摘要](小四号黑体)200字左右,[关键词](小四号黑体)3-5个;正文使用小四号宋体;全文使用固定值25磅行距;全文字数以4000字—8000字为宜。2.英文:标题、作者姓名、摘要、关键词的英文翻译附于文后。  相似文献   
925.
926.
由于缺乏体系化机制,我国海上保险法律规则存在法律移植漏洞、逆序立法和法律更新的不足,法律对告知义务的告知事项、义务期间等内容的规定存在法律间隙。笔者通过对各种学术观点的比较、分析,结合实践提出了多种告知模式并存的新模式、多个告知时间段、明确合理谨慎的形式要求和影响程度等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927.
智勇 《工会博览》2013,(10):10-10
案情回放2008年6月,李女士经朋友介绍到北京市某公司当驾驶员,公司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也未缴纳各种社会保险.之后,李女士多次要求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某公司均以各种理由推脱.2008年10月李女士在为公司送货途中遇交通事故死亡.交通事故处理结束后,李女士家属找到某公司要求赔偿损失.某公司认为李女士不是公司职工,其死亡不是因公死亡,且责任方已按交通事故处理的有关规定支付了相关赔偿,因此拒绝给李女士家属任何赔偿.  相似文献   
928.
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对告知同意的批评源于民法格式条款的路径依赖,将告知同意等同于实践中作为其表现形式之一的隐私政策,继而将隐私政策作为格式合同存在的弊病扩展为告知同意固有且不可避免的问题。事实上,个人信息保护中的告知同意呈现开放结构,包含复次的告知同意阶段,呈现多元的主体交互关系,强调行为授权的程序价值,为公法介入告知同意提供了基础。个人信息保护中告知同意的多元合作规制体系,按照政府规制、元规制和自我规制各自规制优势确立公法介入的形式和程度,在矫正信息主体与信息处理者之间的权力差距以确保意志自由的同时,促进信息流通与信息安全等信息处理社会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929.
《劳动合同法》实施至今,已经解决了先前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下、用工短期化问题.如今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往往是因为初创小微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内部管理不完善,或者是因为个别劳动者的职场碰瓷所致,在用工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已成为社会共识的大背景下,《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显得较为粗糙、机械、严苛.对用人单位而言,不签书...  相似文献   
930.
司法实践与学说理论一般认为,《劳动合同法》第7条和第10条第3款确立了所谓的“用工建立劳动关系”规则。将该规则机械地理解为劳动关系统一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将导致诸多现实不公以及法律体系的内部违反,构成法律漏洞。“用工建立劳动关系”规则的立法目的是为了解决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关系难以证明的问题,第7条和第10条第3款的文义超过了立法目的预设的范围,应当通过目的性限缩,将该规则的适用范围限制在有用工行为而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这一特定情形。同时,对该规则进行目的性限缩的附带效应,是重新确立了当事人合意在劳动关系建立问题上的决定性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