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8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38篇
世界政治   7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1607篇
中国共产党   242篇
中国政治   505篇
政治理论   111篇
综合类   46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小保信箱     
《就业与保障》2012,(6):4-7
合同有约定也不能随意调岗小保:2010年1月,我被某信息咨询总公司B分公司聘为技术员,双方签订了3年期劳动合同。对我的工作地点、岗位职务、工资等都作了具体约定。合同还明确约定:"因生产经营需要及其实际工作能力和表现,公司可调动其工作岗位,劳动者应予服从。"2011年12月,总公司在例行年度检查时,发现B分公司有关人员违法行为,总公司负责调查此  相似文献   
62.
李红文 《探索》2016,(4):30-35
诺奇克提出了补偿正义的标准,但存在概率论与可能世界两个反驳论证。跨代补偿正义不仅面对这两个反驳,而且必须直面反事实条件和身份同一性的伦理难题。舍尔有效地回避了这两个伦理难题,并给出了一个弱证明。跨代补偿正义争论的焦点是关于历时性与共时性、因果关系的证明问题。跨代补偿正义的主张虽然符合人们的道德直觉,但它的实现不仅需要跨越复杂的理论障碍,而且需要排除诸多的现实条件约束。  相似文献   
63.
马党库 《人民司法》2012,(21):26-29
刑事诉讼中,司法人员认定案件事实必须以证据为依据,然而,侦查机关以情况说明来强化、补充证据,加强法官内心确信的方式在实践中被大量运用的做法,值得关注。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法定证据种类里并无情况说明这一形式,而审判中又必须依赖于情况说明来解决相关问题。但对于情况说明的定位及如何使用,理论界、司法实务界认识不一。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探  相似文献   
64.
声音     
《南风窗》2012,(15):16-16
不管日方给两只大熊猫取什么样的名字,都改变不了这两只大熊猫属于中国的事实,就像不管日方给钓鱼岛取什么样的名字,也改变不了钓鱼岛属于中国的事实。——洪磊对于近日一只中国租借到日本上野动物园的熊猫怀孕,石原慎太郎称可用"尖尖"、"阁阁"称呼熊猫幼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回应道。  相似文献   
65.
我国公司法对董事范畴的界定奉行形式主义,仅承认经过选任所产生的形式董事.该种形式主义的董事界定路径存在明显短板:无法涵盖存在选任瑕疵的董事、失格董事、逾期董事乃至于非为董事但为董事行为者,支配或影响公司行为的幕后主体更是在董事责任的射程之外.在我国公司股权集中的公司治理实践中,形式董事易于受到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不当影响而失却其固有价值,进而沦为公司治理中的花瓶.相较于形式主义的董事范畴,实质主义的董事范畴能够全面覆盖各类董事的外延类型,锚定我国公司治理中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不当影响及其责任边界,避免强化控股股东义务对公司组织体产生的过度干涉,夯实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我国公司法修改应当着力于建构包括事实董事和影子董事在内的实质董事范畴,共同与形式董事构成完整的董事类型体系.对事实董事的界定应当建立在我国董事职权的本土规范基础之上,排除非属于履行董事职权的行为.对影子董事的认定应当重在认定行为人操纵公司董事的行为,并放弃对公司董事会的控制要件.符合前述构成条件的实质董事,与形式董事负担同等法律责任,以厘清股东与公司的行为边界,淳化公司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66.
67.
2012年新刑诉法关于刑事证据制度的诸多新规定,对于完善我国刑事证据法具有积极意义。为了促进我国刑事证据法更加科学、规范、文明,需要通过司法解释对《新刑事诉讼法》关于刑事证据制度的规定予以进一步完善。一是推动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重心从注重职权便利的需要向重视权利保障的转变。我国刑事诉讼法以往基于将证据视为公安、司法机关查明案件事实的手段,比较注重从公安、司法机关查明案件事实的职能需要的角度设置  相似文献   
68.
正有人说行政强制措施是行政行为,有人说是限制手段,也有人说是行政处罚,莫衷一是。行政强制措施到底是什么行为?法律属性上如何定位?它与行政处罚到底有何区别?这些问题一直是理论和实务界争论不休的话题,但直至《行政强制法》颁布实施的今天,似乎仍然没有定论,本文就从几个追问来尝试性地探讨这一命题。行政强制措施是事实行为吗?按照现代行政法理论,行政事实行为一经作出,即表现为一种客观存在,行为的后果是实际存在的,不能被有权机关撤销或变更,也不存在生效的问题。这种事实行为只能依附于其他行政行为而存在,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时实施的行为。它会对相  相似文献   
69.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时已明确将"事实之争"上诉案列为二审应开庭范围,然而二审开庭率至今仍在低位徘徊.二审法院给出的不开庭理由,竟多为早已被废弃的"事实清楚,可不开庭"之旧规.此做法不仅与刑事诉讼法立法目的相悖,在宪法层面也存在诸多弊端.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启动检察监督、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进行工作监督,均是现行宪法体系下解决上诉案开庭问题的可行路径.严格司法,应确立和落实刑事案件二审一律开庭审理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70.
《政法学刊》2019,(6):92-99
概念与事实在表象层面上属于主观与客观的反映与被反映关系,而这似乎并非概念与事实之间关系的真相,概念与事实之间确切地说属于一种"概念抽象事实、事实型塑概念"的互动交错关系。犯罪概念多义性的在语言学基础层面的内在机理,也是决定刑法解释的对象为事实与规范的互动关系的深层次原因。只有在事实与规范的穿梭往返中,规范的真正涵义才会浮出水面,规范以及组成规范的概念才有可能在事实的牵引下获得灵活性和解释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